(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风启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内蒙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大型科研仪器从束之高阁到大展身手,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部署要求,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促进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评价考核、财政奖补的政策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形成良好的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氛围。目前,内蒙古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网络平台,集约整合全区8187台/套科研仪器,扎实推动科研仪器向更多创新主体开放共享。
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产业。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计量理化研究所利用高精度检测设备,为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精准分析阀体断裂原因,仅用一周时间便锁定问题根源,避免了潜在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内蒙古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网络平台正成为企业突破技术堵点的关键助力。
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不仅是设备的使用权开放,更是创新生态的优化。它打破了体制壁垒,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从而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内蒙古科技大学依托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推动煤矸石全组分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还实现了专利转化,年收益超500万元。
如何更好地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资源,内蒙古还需持续发力。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快相关政策配套,健全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切实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认真做好评价考核工作,强化评价考核结果运用,落实落细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各有关单位推进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完善内蒙古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网络平台功能,推动智能化预约、精准化匹配,让企业找得到、用得好,进一步降低创新成本。
期待共享科研仪器资源能在更多领域推广,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注入更强动力。
上一篇:莫让玩具变成“隐形杀手”
下一篇:好生态拉动露营旅游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