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坤新材科创板IPO暂缓
创始人
2025-07-30 01:57:31
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上交所上市委召开2025年第26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审议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坤新材”)首发事项,审议结果为暂缓审议,恒坤新材也由此成为年内首家被暂缓审议的IPO项目。

光刻材料实现突破

从招股书来看,恒坤新材是国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根据公司的说法,其主要产品包括SOC、BARC和i-Line光刻胶等前驱体材料。公司自主生产销售的光刻材料产品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恒坤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1亿元、8984.93万元、9691.92万元。

营收结构方面,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产品类别可分为自产产品和引进产品两大类。其中,自产产品2022年至2024年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38.94%、52.72%和63.77%;引进产品同期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61.06%、47.28%和36.23%,公司自产产品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持续提升。

公司共进行了12次增资,并伴随多次股权转让,期间还吸引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参与,迎来了深创投、漳州高新和淄博金控等国有股东。

此次IPO,恒坤新材对募资额进行了调降,从最初拟募资12亿元调整为10.07亿元,期间删除了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募投资金将分别用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研发“成色”成监管焦点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冲刺科创板的企业,从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来看,恒坤新材的技术独立性、收入确认真实性和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这三大问题,成为监管关注的焦点。

以技术独立性为例,据招股书,公司在配方研发、生产能力、品质管控以及产品应用等方面形成核心技术积累,具备11项核心技术。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0.43亿元、0.54亿元和0.89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均在10%以上。

但除了研发投入力度,技术的“成色”始终是监管关注的焦点。首轮问询中,监管便要求公司说明核心技术的来源及形成过程,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技术转让是否存在限制性条款或约定。对此,公司回应称,生产经营并不依赖外来技术专利,具备自主创新和持续研发能力。

据悉,公司早期主要从事光电膜器件及视窗镜片相关业务,2017年引进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常态化供应,2018年公司与Soulbrain签订生产技术转让协议获得电子级TEOS量产技术,2020年以来自产产品陆续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销售,2021年公司受让供应商G公司SOC、KrF树脂制造工艺技术。

在合作研发方面,公司与八亿时空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八亿时空,并与其进行树脂产品合作研发,向其采购定向开发的树脂产品;公司与山东大学存在光刻胶及周边材料质量检测及提升方法合作研发项目。

从公司在首轮问询回复中披露的数据来看,恒坤新材的自产产品从研发立项,到首次送样和通过验证,再到量产供货的整个流程推进十分迅速,普遍只需要短短两年时间。其中完成最快的产品BARC-30,在2020年研发立项,同年便实现了产品首次送样,2021年就实现量产供货。

产能扩张必要性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恒坤新材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产能,但从其现有的产能利用率来看,产能扩张的必要性待解。

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度,公司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和TEOS等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7.42%、21.43%、17.55%、46.67%和46.47%,仅有SOC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超过50%。

在上交所的二轮问询中,也要求恒坤新材结合公司现有产线产能利用率、在建工程产线未来投产、产品市场竞争和公司现有客户和目标客户的需求等情况,分析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

对此,恒坤新材在回复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SOC、BARC和KrF光刻胶的产能利用率已达到83.63%、37.55%和41.83%,预计2025年全年的产能利用率将分别达到100.49%、52.79%和46.4%,且公司自产产品已实现或正在尝试替代的境外厂商包括美国杜邦、日本合成橡胶以及德国默克等。此外,公司本次募投项目部分产品拟实现对原引进产品的替代。

作为保荐机构的中信建投同样发表核查意见称,虽然发行人现有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但不同类型产品之间原材料组分差异较大,无法共线生产;报告期内发行人自产产品收入和在手订单稳定增长具有较好的客户基础;本次募投项目主要产品拟替代发行人现有客户和目标客户原采购自境外供应商的产品。因此,本次募投项目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较低。

尽管公司方面对于产能消化给出较为乐观的预期,现实的挑战依然严峻,自产产品与引进产品在毛利率方面有较大差异。

报告期内,公司自产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3.52%、30.29%和28.97%,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引进产品的毛利率则高达97.75%、98.23%和98.34%。

二者间的差异也体现在对主营业务毛利的贡献上,2024年,自产产品实现毛利0.99亿元,首次在主营业务毛利中的占比突破30%,由2022年的17.95%增长至2024年的34.14%。在此之前,引进产品为公司贡献了较多的毛利。

恒坤新材的自产产品和引进产品为何在毛利率表现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是否与公司采用净额法确认引进产品的收入有关,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又是否会如预期那样稳步提升,诸多疑问仍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没有胜利... 转自:大象文娱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没有赢家#【武大图书馆“性骚扰”:没有胜利者,都是受害者...
警方通报:22岁男子因身体不适... 7月30日,四川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7月30日0时06分许,双流区临港路与珠江路交叉...
中航沈飞股价跌5.03%,方正... 7月30日,中航沈飞跌5.03%,截至发稿,报62.81元/股,成交30.67亿元,换手率1.73%...
不分区域、一孩也纳入补贴对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
中航沈飞股价跌5.03%,先锋... 7月30日,中航沈飞跌5.03%,截至发稿,报62.81元/股,成交30.67亿元,换手率1.73%...
不分区域、一孩也纳入补贴对象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
大行评级|大摩:华能国际电力股... 格隆汇7月30日|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今年第二季净利润按年大幅增长50%,达到4...
中航沈飞股价跌5.03%,国寿... 7月30日,中航沈飞跌5.03%,截至发稿,报62.81元/股,成交30.69亿元,换手率1.73%...
中航沈飞股价跌5.03%,长信... 7月30日,中航沈飞跌5.03%,截至发稿,报62.81元/股,成交30.70亿元,换手率1.73%...
长华集团跌2.01%,成交额4... 7月30日,长华集团盘中下跌2.01%,截至14:15,报12.67元/股,成交4488.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