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张洽棠
7月26日,“2025乡镇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江苏苏州召开,会议以“激活城乡融合发展‘镇能量’”为主题,由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会上同时发布了《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揭晓了2025中国百强镇、中国中部百强镇、中国西部百强镇以及江苏省百强镇名单。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陈章良表示,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但短板依然明显。基于城乡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应加快构建“‘县域统筹、乡镇发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加快推进乡镇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工作,加快从“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制度融合”三个方面与县域协同破局。要素融合上,乡镇要当好“要素流通节点枢纽”;产业融合上,乡镇要做强“产业融合空间载体”;制度融合上,乡镇要做好“机制与模式创新先锋”。
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毕美家表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展以绿色、品牌、数字和合作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是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促进乡镇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坚持绿色发展,要不断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依靠制度和法治,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品牌农业,要将行政推力和市场引力相互赋能,做好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数字农业,要开展好数据化和标准化工作,大力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年轻农民。发展合作农业,要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服务、营销指导和品牌引领等措施,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
竞争力智库院长朱金钢发布《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发展阶段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乡镇处于“上联城市、下接农村”关键节点,在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纽带作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乡镇要锚定“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定位,勇担时代使命,在城乡融合发展上率先实现突破。
《报告》认为,当前乡镇发展外部环境面临五大新形势。一是城乡融合加速,以县域为突破口的“县城—乡镇—村”多节点融合,不断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二是发展动能迭代,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区域协同战略驱动镇域经济能级跃升;三是基建赋能转向,从硬件建设主导向完善服务主导升级,加速重构乡镇公共服务生态;四是体制改革深化,扩权赋能改革纵深推进,继续夯实乡镇创新发展的制度基座;五是治理角色跃迁,从“行政末梢”到“治理枢纽”的定位转换,深刻重塑乡镇治理内核。
《报告》还指出,乡镇发展呈现八大新特征。一是撤乡设镇与镇改街道深化调整,新型城镇化动能稳定释放;二是乡镇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更加聚焦内生动力培育与价值释放;三是千亿镇百亿镇扩容提质,持续引领乡镇经济发展;四是大型商业加速下沉,乡镇消费扩容提质明显;五是省级统筹市县主抓,构建乡镇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新机制;六是营商生态培育升级,筑牢乡镇优质要素集聚的硬核支撑;七是数字化深度赋能,助推乡镇治理效能跃升;八是乡镇“大部门制”改革阶段性收官,制度创新新动能有待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