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安全是高铁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投身电气化铁路维管工作十余年来,中铁电气化局京沪维管公司蚌埠南网电工区工长董国飞始终如一地坚守在生产一线。从技术能手到管理骨干,从创新先锋到育人导师,他先后在多个不同的岗位上接受历练,是名副其实的高铁安全保障“多面手”。
在日常工作中,董国飞注重强化工区应急处置管理,严格落实公司“零秒出动”的抢修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故障预想和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班组应急处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2017年调任蚌埠南工区后,他广泛征求工区职工意见,让职工参与细化修定工区日常管理制度和积分制考核办法,加大岗位履职监督考核,使现场作业标准与绩效考核挂钩,提升工作执行力。他创新的“工区管理可视化”工作法,将每日工作计划、安全注意事项、值班安排等信息实时公示,实现了管理流程的透明化、规范化。针对高铁夜间作业的特点,他制定了“查人员状态、查工具设备、查作业环境,对计划、对标准、对流程”的“三查三对”工作法,这套方法在工区推广后,作业违章率下降了60%。
“接触网设备就像人的血管,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董国飞对设备检修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创新实施“一杆一档”管理制度,为每处设备建立专属档案,详细记录历次检修数据和状态变化。为了提高检修质量,他总结提炼出“望闻问切”四步检修法:望外观、听异响、问状态、测数据。这套方法让检修效率提升了30%,故障判断准确率达到98%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工区设备优良率连续4年保持在99.5%以上,在全段名列前茅。
董国飞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创新实施“1+X”导师带徒模式,为每位新职工配备业务导师和思想导师。他注重职工的技能实训,利用“技能实训基地”模拟各种设备故障场景,定期开展实战演练。近3年来,他培养的徒弟中,有2人已走上副工长岗位、3人成为技术骨干。
2018年,董国飞当选蚌埠南网电工区工会支会主席。他建立了“新职工入职必谈、岗位变动必谈、受到考核必谈、家庭变故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的工作制度。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他牵头成立了工区文体活动小组,定期组织篮球赛、读书会、八段锦练习等活动。每逢节假日,他都会组织留守职工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让远离家乡的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董国飞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接触网,用双手守护着高铁的安全运行,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铁路职工的责任与担当。
□本报记者 余翠平 通讯员 贾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