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雄安发布
刘冬梅:32年守护一淀清水
刘冬梅上了《人民日报》!
刘冬梅是谁?7月25日,在雄安新区安新县环境监测站见到了一“站”之长刘冬梅。短发干净利索,白大褂干净整洁,她正聚精会神地站在水质监测设备前查看数据……
“走,跟我去采水。”跟随刘冬梅的脚步,来到了白洋淀边。“‘采水专家’来采水啦。”常年和她下淀采水样的老船工边解船绳,边亲切地打着招呼。
刘冬梅的工作,主要是“采水”“监水”。自1993年进入安新县环保部门工作至今,她把青春献给了这片水域。从“采水小姑娘”到“采水姐姐”“采水阿姨”“采水专家”,每一个称呼,都是她所走过的路。
刘冬梅从小在白洋淀畔长大。“小时候,白洋淀的水是清亮的。后来因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淀,白洋淀水质下降。”刘冬梅说,2017年前,他们采集白洋淀的水样很浑浊,还有臭味,“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成为头等大事。新区对白洋淀实施系统化治理,控源、截污、治河、补水等,多措并举。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工作32年来,刘冬梅一年四季奔赴在白洋淀淀内的沟濠河汊,对淀区点位进行水质采样监测,除了特殊情况,她从不缺席。“我们所做的都是重复性工作,甚至有些单调乏味。”刘冬梅说,但想到这是在守护一淀清水,尤其在大家努力下,白洋淀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美丽,内心油然而生满满的成就感。
水质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近年来,白洋淀内的国控断面监测点由5个增加到8个。”刘冬梅说,8个国控断面监测点及周边40多个点位需要定期采样监测。虽然工作量增加了,她倒不觉得辛苦,“水质改善是拿数据说话的,点位增多,数据支撑才能更精准”。
采访当天,刘冬梅8时30分从单位出发,乘船在6个监测点位打水,全部工作完成后,已到12时许。日头正毒,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滚下。她顾不上擦一擦,任由汗珠摔在船体,撞出一朵朵水印。
“夏天闷点热点无所谓,冬天才叫危险。”刘冬梅说。在烧车淀有一个监测站,距离岸边1.7公里。进入冬季,冰封淀面,他们只能提着箱子、带着凿冰工具步行前往。“必须由当地村民带着才能在冰面上走,否则分不清哪里冰薄、哪里冰厚,一旦掉进冰窟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喊救命也没人理。”刘冬梅说,到了开春,冰面解冻,脚踩在冰面上会发出咯吱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身上被磕碰得青一块紫一块。
“这是刚刚采集的水样,和咱们日常喝的纯净水放在一起,如果我不说,你绝对分不出来哪瓶是水样,哪瓶是纯净水。”刘冬梅自信地举着两个瓶子展示,瓶中的水同样透亮。
通过下大力气治理,白洋淀的重要湿地功能加快恢复。近几年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随着生态环境好转,到白洋淀“安家落户”的青头潜鸭、黑鹳等珍稀鸟类越来越多。
“这几年,白洋淀水质越来越好。生态好了,来的鸟儿也多了。”刘冬梅说,如今,乘船行走白洋淀,真是一种享受,“采上来的水样清澈透明,我们心里也特别清澈透明”。
白洋淀光彩再现,刘冬梅的干劲更足了。“守护好这一淀清水,就是我最大的使命!”她说。
主办: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