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转自:中国医药报
□ 吴巧芳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表现为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还可能引起腹部胀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很多人常常服用泻药以缓解便秘。
泻药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异。泻药的选择应根据便秘的严重程度、自身情况,以及用药目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缓解便秘,维持肠道健康。
容积性泻药
代表药物有聚卡波非钙。
容积性泻药通过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这类泻药作用温和,副作用相对较少,但起效较慢,一般需要数小时至数天才能发挥作用,适用于轻度便秘人群,尤其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人群。但长期使用这类泻药可能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
渗透性泻药
代表药物有乳果糖、甘露醇。
渗透性泻药可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促使水分从肠壁反向渗入肠道,增加粪便含水量,使粪便体积膨胀,刺激肠道蠕动。另外,乳果糖不仅可以缓解便秘,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但过量使用这类泻药可能引起腹泻、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刺激性泻药
代表药物有比沙可啶。
刺激性泻药可以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这类泻药作用较为强烈,起效快,通常在数小时内就能使人产生便意。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这类泻药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引起结肠黑变病,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因此,这类泻药不能长期使用,一般用于短期缓解便秘。
润滑性泻药
代表药物有开塞露。
开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能润滑肠壁,软化粪便,使粪便易于排出,适用于年老体弱等排便困难人群,以及肛裂、痔疮等肛门疾病的患者。长期使用开塞露可能影响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等)人群,在选择泻药时需要非常谨慎。老年人和儿童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宜选用作用温和、副作用小的泻药,如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孕妇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泻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除特殊人群在泻药的选择上需要格外谨慎外,便秘人群在用药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很多方面。
使用泻药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使用,避免超剂量用药。过量使用泻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腹泻、脱水等。同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泻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比如,乳果糖不宜与抗酸药同时服用,因为抗酸药可能降低乳果糖的疗效。
此外,轻度便秘人群可以先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方法来缓解便秘,若效果不佳,可选用容积性泻药或渗透性泻药。严重便秘人群,尤其是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人群,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刺激性泻药,但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具体使用方法和时间应严格遵循医嘱。
因此,我们在使用泻药之前,应咨询医生。对于有基础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后制定合适的用药方案。使用泻药后,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作者单位:中山市阜沙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