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甘州风来。7月28日上午,“奔流城市计划”之“彩虹张掖”全域行读之旅正式启程。探访团先后走进大佛寺、马蹄寺生态文化旅游区和甘州府城,在千年古刹的斑驳光影中触摸历史,于城市烟火气里邂逅河西风情。
大佛寺:西夏古韵藏匠心
红墙灰瓦,山门庄严肃穆,这里是张掖大佛寺。院内清荷映日,游客的脚步很轻,亚洲最大室内木胎泥塑卧佛静静安卧于正殿。这尊佛像衣纹流转、神态安详,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古代工匠的巧思。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由西夏皇帝乾顺敕建,因供奉佛祖涅槃像得名“卧佛寺”。900余年间,大佛寺历经皇家寺院的辉煌,见证多民族文化交融,1996年,张掖大佛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除大佛殿外,其余两座殿堂均以陈列厅形式对外开放,向世人展露着千年风华。
“一砖一瓦都是历史!”来自宁夏的古建爱好者林先生轻抚门廊,对河西古建筑的木雕技艺赞叹不已。江苏游客胡先生则感慨:“这里不仅是文物,更是西夏历史与民族融合的活教材。”
马蹄寺:石窟藏在祁连褶皱里
在肃南县,31℃属于高温。当午后的阳光穿透祁连山林,探访来到在马蹄寺石窟前。这座始建于北凉的佛教圣地,与莫高窟、榆林窟并称“河西三大艺术宝窟”,1600年的岁月在崖壁间留下500余身塑像、1200多平方米壁画。
最令人称奇的当属“三十三天石窟”——只见百米绝壁上,层层洞窟嵌于红砂岩岩壁间,“之”字形回廊连通各层,窄处仅容一人可过。窟内佛像造型别致,壁画色彩依旧鲜亮,汉藏佛教文化交融的痕迹随处可见。
“今天来亲眼看一次,比纪录片里看到的还壮观!”大连游客黄先生一家因纪录片《河西走廊》来甘肃,站在石窟前直呼震撼。重庆游客莫女士带着全家来此深度游,“1600年的历史藏在祁连山怀抱中,看了真是没有白来。连民宿老板都热情得像家人,这趟值了!”
甘州府城:夜色里的古今交响
张掖自古便是丝绸之路重镇,“金张掖”的美誉名不虚传。当夜幕降临,甘州府城的灯火亮起来了,山丹炒拨拉的滋滋声响、甘州卷子鸡的香气在夏夜格外诱人。由甘州区打造的实景大型历史舞台剧《凿空——张骞出使西域》当晚在这里首演,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聚在同一片星空下,其乐融融。
甘州府城是由张掖市委、市政府立足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精心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以“再现丝路古城风貌,传承多元文化精髓”为理念,有机融合了水乡特色、历史底蕴与西域风情,致力于打造集古城观光、文化创意、休闲商业、特色餐饮、养生度假、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丝路文化旅游新地标。
来自西安的游客葛先生捧着甜瓜说:“第一次来这里,没想到人这么多,好吃的也多,夜市逛到脚麻了……”灯火照着亭台,霓虹映着月色,甘州府城的静谧与热闹在此刻完美交融。
从西夏古刹到北凉石窟,从乐舞演出的文艺范到美食荟萃的烟火气,这是张掖平常的一天,是游客看了再看、品了又品的甘州风情与风味。这座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交相辉映的丝路城市,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每一位访客诉说着千年河西走廊的新丝路故事。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徐静雯
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责任编辑:郭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