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色政府网
在百色市,一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推进的移风易俗改革,正在为广大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据统计,移风易俗改革后,村民办一场传统丧事的费用普遍从3万-4万元降至1万元左右,平均节省约3万元;结婚彩礼则普遍由过去的6万-10万元降至3万元以下,最高降幅达七成。这场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变革,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
百色的改革探索成效显著,赢得了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大网友的由衷点赞。7月22日,《中国青年报》以《广西百色治理农村“人情债”“攀比风”——一场丧事省3万,彩礼最高降七成》为题,长篇专刊报道百色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的经验做法,阅读量超过8000万人次,点赞量超过25万人次。这两天,百色推进移风易俗的话题位居Hehson微博、快手、抖音热搜榜前列,总体热度超过1500万。目前,该话题的热度仍在持续上涨。网络评论中,“经济减负”“文明新风”成为高频词,网友直言:“早该整治攀比风气,普通家庭实在承受不起!”大家普遍赞誉该改革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提升了乡风文明,呼吁“全国推广”。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聚焦群众在婚丧习俗上的痛点难点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的工作部署,积极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着力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行动落到实处。推动我市相继印发了《百色市开展移风易俗统一行动实施方案》《百色市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将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纳入全市“弘扬新风红旗乡镇”和“乡风文明红旗村”评选细则,逐步形成了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攀比之风。同时,印发《百色市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推出费用在2500元以内的3个“一站式”平价套餐,群众办理遗体火葬的费用平均下降30%,平均下降1000元。
不仅如此,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还积极引导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全市各村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在宣传部、文明办的指导下,纷纷成立由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红白事志愿服务队。这些服务队通过发挥村民自治职能,制定《红白事服务操作规则》,为群众提供规范、节俭的婚丧服务,有力推动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尚。
风俗之变,根源在于思想观念之变。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将宣传教育与正面引导作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根本抓手。组织市县主流媒体统一开设“树文明新风 破陈规陋习”专栏,营造互学互鉴氛围。将移风易俗融入“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中,通过山歌、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建设,深挖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支持群众性文体活动。通过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从“被动听”到“主动讲”再到“自愿做”,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党员干部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我市抓住党员干部“关键群体”,在全区率先印发《全市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将相关要求纳入意识形态巡察和清廉乡村建设监督检查内容。全市16.5万名党员干部签订《文明乡风倡议书》,“学文秀、争优秀”工作机制建立,117名“黄文秀式好干部”、7.8万名“文秀先锋岗”党员以及150名“文秀先锋之星”涌现,形成了学先进、争优秀的浓厚氛围。
为引导群众参与,我市还创新设立“爱心超市”。村民通过简办红白事、参与志愿服务等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据统计,2024年全市“爱心超市”兑换积分243.95万余分,3.5万余名群众兑换物品3.66万余件。“参加志愿活动能得积分,我兑换过食用油。”田东县思林镇可恒村村民黄妙远说。
一项项务实举措如春风化雨,让移风易俗浸润每个村落、渗透每户家庭,凝聚起全民参与的文明合力,让新风尚既有浸润人心的“温度”、彰显德行的“品性”,更与百姓心声同频共振。
正如网友所言,这场改革如清风拂面,让婚丧礼俗回归本真。在红白事志愿服务队的锣鼓声中,文明新俗正浸润百色乡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