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抗衰老产业联盟)
在当今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植物性食物中的类黄酮——一类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茶饮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已被证实能降低多种疾病风险。
然而,既往研究多聚焦于摄入总量,对多样性(即不同类黄酮类型和来源的丰富程度)的健康价值知之甚少。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的科学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 Nature Food上发表题为“High diversity of dietary flavonoid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nd major chronic diseases”的研究性论文。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膳食类黄酮摄入的多样性(独立于摄入总量)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降低存在显著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当同时兼顾类黄酮"高摄入量+高多样性"时,健康收益可以实现最大化。
类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茶、浆果、柑橘、苹果及深色蔬菜中的多酚化合物,主要分为黄酮醇(槲皮素)、花青素、黄烷-3-醇(表儿茶素)、黄烷酮(柚皮素)、黄酮(芹菜素)五大亚类,通过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功能及调节代谢,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
首先,队列特征显示,茶(红茶/绿茶)贡献了67%的总类黄酮摄入,其次是苹果(5.8%)、红葡萄酒(4.7%)和葡萄(1.9%)。高多样性摄入者(前20%)平均每日摄入13.1种有效类黄酮类型,其饮食中浆果、苹果、柑橘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多样性组(后20%,仅6.4种)。
总类黄酮分析发现,在调整摄入量后,多样性最高的群体(Q5)死亡及疾病风险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14%、心血管病↓10%、2型糖尿病↓20%、癌症↓8%、呼吸系统疾病↓8%。
值得注意的是,当同时兼顾"高摄入量+高多样性"时,健康收益最大化。例如每日摄入1400mg类黄酮(Q5)且多样性高者,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降低20%,效果远超单一因素干预。
亚类分析揭示黄烷-3-醇(占总量87%)的多样性每提升一级(Q4→Q5),糖尿病风险再降13%;柚皮素等黄烷酮多样性高者,癌症和呼吸疾病风险各降7% / 6%。而黄酮(如芹菜素)多样性每增1级,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骤降18%,提示柑橘类、芹菜等食物可能具独特神经保护价值。
食物来源多样性更具实践意义。每日摄入4-5种不同类黄酮食物(如茶+浆果+苹果+柑橘)者,全因死亡率风险降低16%。值得注意的是,单纯增加食物种类数量(不关注类黄酮含量)效果有限,证实"质重于量"——例如葡萄与红酒组合因类黄酮重叠度高,其多样性收益低于葡萄+柑橘的组合。
当排除早期病例或调整植物性饮食评分后,关联依然稳健。研究者特别指出,类黄酮多样性可能通过协同机制增效:如槲皮素(苹果)改善血管功能+花青素(浆果)抗氧化的组合,比单成分作用更全面。
综上,该研究为"药食同源"提供了现代科学注脚:每日摄入≥10种黄酮化合物(相当于4-5类黄酮食物,如1杯茶+1份浆果+1个苹果+半杯红酒),可最大化激活天然黄酮的"复方效应"。这不仅呼应中医饮食多样化的千年智慧,更为预防慢性病提供了可量化的营养策略——解锁天然黄酮宝库的关键,在于打开多样性的"药匣"。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5-01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