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13期内容
学生用实践成果完成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论文不再是学位授予的唯一评价渠道;学校将种粮大户请到答辩现场,农学生直接面对关于生产实际的犀利提问……这个毕业季,半月谈记者在山东看到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升级后的教学硕果。
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培养更好的大学生,高校扬起教育改革的风帆,助力新一代复合应用型人才远航。
实践成果代替论文
“国家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研究生王茜同学,成为山东首个用实践成果完成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山东大学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话音未落,现场便响起雷鸣般掌声。
今年24岁的王茜,拿到硕士学位凭的不是学位论文,而是在企业取得的实践成果。作为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代表的她,在接受拨穗礼后直言:“非常有成就感。”
王茜(左)在进行毕业答辩以前,工科研究生教育学位评价只认论文。2022年,我国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将工程实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首批试点,山东大学与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培养机制。
“有大量的时间到企业里,和一线职工一起研究问题。”王茜说。她的研究课题是解决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在VR眼镜生产中的精密胶合难题,即当两个镜片胶合在一起后,最大程度减少镜片变形,从而降低图像畸变。
王茜的导师、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姚鹏介绍,学院按照“一企一案、一生一策”的培养方案,为她增设了先进光学制造、摩擦学等专业课程,同时配备了企业导师,帮助她在研发时更全面地考虑成本和效率。
最终,王茜研发出一台新设备,经过小批量验证,镜片用胶水粘上固化后的变形量达到了微米级——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60,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丰国说:“企业有开展科研发明的现实需要,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双方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成就。”
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都可申请研究生学位。基于此,王茜仅向答辩委员会提交了研发报告、发明专利证书和技术证明应用。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实践成果答辩委员会主席李长河说:“专家组一致认同,这是一个培养质量非常高的典型成果。”
卸下“苦论文久矣”的重负,学子得以放心大胆地发明创造,用实践成果体现学术价值,服务社会发展。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曹现强说:“这种变化带来的是整个培养理念、培养流程、培养设计和人才标准的大重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山东配套出台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指导方案,计划在2029年前,校企联合培养300名工程博士和1500名工程硕士。
农户代表现场评
夏收时节,山东农业大学将研究小麦领域课题的毕业生带到了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里。这些毕业生来自农学、植保、食品科学等8个专业,他们的毕业答辩将在合作社进行。
“小麦不长在实验室和论文中,收成不会骗人。”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说。答辩评审团队内有农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高校教授,还有7名农户代表,其中年纪最大的种粮大户65岁。
薛丽娜今年42岁,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怀抱着“让农业有所改变,让农民换个活法”的心愿,她回到家乡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想用新技术、新思想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但很快,她发现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在地里用起来“不顺手”。“与土地打交道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必须边学边干边成长。”
经过多年发展,她创办的合作社现有200多名社员,种植小麦品系100余个,上千亩土地上的小麦年年都有好收成。这一次,坐在答辩现场的她十分振奋:“农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你的办法在实际生产中能被农民接受吗?”“这种增产方式带来的成本增加是否划得来?”“怎么用通俗的语言向农民解释这些理论?”……面对种粮大户犀利的现场发问,农学生游刃有余。
山东农业大学2025 届毕业生玉米产业产区汇报现场长期以来,一些用工单位抱怨高校教育培养滞后,学生在实验室埋头苦干却又原地打转。为解决这种困境,山东农业大学聚资源、建体系、提质量、树标杆,在山东各地建设乡村振兴驿站和科技小院,让学校师生担任科技专员和指导员,在乡村送技术、解难题,助力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
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处乡村振兴驿站。“借着学校建设乡村振兴驿站和开展大调研活动的顺风车,我在产区找到选题,通过科技小院等平台,在产区一线开展实践研究和技术攻关,最后在产区汇报成果,很有意义。”山东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于水跃说。
抛下预设、俯下身子,实地调研、实地操作,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才能将成果留给农民。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代兴龙说,学校创新“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考核模式,就是要让研究内容与农户需求更加契合,让科学研究真正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今年是山东农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二年。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彭福田介绍,答辩时,每位评委都会从“知农爱农情怀”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做法真切释放出一个信号——高素质的新农人既能“顶天”,也要“立地”。
半月谈记者:张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