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湖南正式“入伏”,开启今夏为期30天的三伏征程。
当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时,在这片灼热的土地上,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岗位,他们在145℃的沥青路面、密不透风的绝缘服和子夜时分的绿化带里,用汗水诠释责任,用行动守护城市的运转。
他们是酷暑下的城市“护脉人”。
为了保障高温劳动者的权益,湖南通过精准施策给劳动者撑起“清凉伞”:高温津贴提升至300元/月且严禁以物抵现;40℃以上全面停工,37℃-40℃时段禁止午间作业;全省5006个工会驿站提供避暑服务;工会“五送”小分队更深入一线,通过维权指导、健康体检等实现“贴身守护”……
当滚烫的热浪“凝固”了星城的空气,政府与市民共同行动寻“凉方”:地铁站化身“共享客厅”,青翠菜场开辟“四点半角”休息处,图书馆成为亲子驿站……长沙百姓用日常智慧在灼热中辟出清凉绿洲。
城市治理者则以科技之力织就清凉防护网:岳麓山索道轿厢里,防震风扇吹散高空燥热;重点路段上,高杆喷雾织起细密水幕……
高温下的城市,既有劳动者挥汗如雨的坚韧,也有政策与科技的温柔守护。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节节攀升的气温数字上,更体现在对每一个平凡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中。
愿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这个夏天,收获属于自己的“清凉”。 ■丁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