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其中片区化推进模式因其资源整合能力强、规模效应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等特点,逐渐成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方法。
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联动、设施共享,实现乡村发展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这一模式通过空间重构和要素重组,将分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整体竞争力。以山东省枣庄市的实践探索为例,该市立足基础条件与自然禀赋,规划打造的片区化发展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在特色路径选择方面,片区化发展注重从资源禀赋到特色优势的转化。具体实践中,枣庄市通过深挖文化、产业、生态等特色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做特色”“优势资源做规模”“生态资源做价值”的发展模式。如滕州市深入挖掘古薛文化、北辛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打造以古薛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并推动多个片区联动发展的“古薛河文化两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山亭区发挥绿色生态价值,推动休闲康养、乡村民宿等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重要支撑项目;峄城区依托“中国石榴之乡”优势,从单一种植向加工、文旅延伸,形成全国最大的石榴产业集群,成为乡村振兴具有特色优势的支撑产业;台儿庄区以“运河古城+红色文化”双IP驱动文旅融合,实现“景区带片区”协同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进行品牌运营,提升附加值,抢占市场话语权,实现乡村基础资源向特色优势的成功转化。
政策协同是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高效协同。枣庄市在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中,采取纵向联动机制,由市级统筹规划引导、区县差异化分工、镇村落地执行;又通过横向跨界合作,如出台相关政策包,形成政策合力,有效破解了当前推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政策分割、力量分散等问题。枣庄市的经验说明,片区化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政策资源的系统集成。一方面,要建立纵向贯通的执行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另一方面,要形成横向协同的工作合力,避免政策碎片化。更重要的是,要构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优化”的闭环体系,持续提升政策效能。
城乡融合发展是片区化推进的重要内容。从实践看,片区化既为乡村振兴找到有效手段,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找到了突破口与载体平台。枣庄市通过改革赋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土地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量化集体资产并盘活闲置农民住房,将要素整合并加强要素流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城乡公交、教育、医疗“三个一体化”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车;加快金融创新,推出“按揭农业”模式,农户可像买房一样按揭租赁农业设施,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经验说明,乡村振兴不能封闭运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关键是要通过制度改革打通要素流动的堵点,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一方面,要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下乡;另一方面,要激活农村土地、生态、文化等资源价值。需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发展格局。
市场化运营机制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保障。片区化推进注重从依赖外部资源输入的“输血式”帮扶,向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式”运营转变。枣庄市立足乡村资源现状,探索出一套市场化运营机制,以国有企业为引领,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该市积极推动村集体组建市场化运营实体,通过资产清查、资源整合,将闲置的农房、厂房、土地等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例如,山亭区某村通过成立乡村运营公司,将村内30余处闲置农房改造为精品民宿和特色手工作坊,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乡村文旅品牌,仅半年时间就实现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在激活市场活力的同时,枣庄市着力构建“进入乡村就是抢抓机会,投资乡村就是创造效益”的发展共识,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扶持等方式,降低市场主体参与乡村运营的门槛与风险。这种市场化思维打破了传统乡村发展对财政补贴的依赖,让乡村资源真正成为可开发、可增值的市场要素。
在推进策略上,片区化发展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枣庄市在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中采取“梯度推进”策略,首批选择30个基础条件好的片区开展示范创建,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建立“月调度、季观摩、年考核”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片区的创新做法。同时,依据乡村发展规律与现实发展需求,积极规划建设片区提质、扩面、延展与新建片区的联合、联动、组合发展,按照基础资源、特色产业、特色文化及地理、经济水平等条件,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与城乡融合示范轴建设。枣庄的做法表明,片区化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关键是要建立“试点-总结-推广”的工作机制,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一方面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局,形成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良性发展态势。
当前,枣庄市在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做法,已初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范式。如实施“五小变五大行动”,推动小农户、小地块、小产业、小村庄、小投入向大主体、大片区、大产业、大社区、大资本转变;开展“双十百千工程”,建设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和美乡村示范村以及和美乡村提升村。这些实践正在构建“多村联片、连片成带、轴带连网、全域覆盖”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可见,片区化推进模式必将在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各地应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探索片区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生态治理、文化赋能、组织创新等多维度发力,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