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证书不值钱了?”这话常听到,但公务员考试的门槛却悄悄抬高了。
江西、贵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5年招考公告里,多个岗位明确要求二级及以上建造师证。这信号很直接:体制内也开始看重你的证书了。
贵州铜仁市万山区基层财政管理局招录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人员,要求二级造价工程师或二级建造师证,专业范围卡在土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江西财政公共服务中心的财政业务岗,同样把建造师证和造价工程师证并列,招进来的人干的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活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公安局的执法勤务岗更直接,要求二级建造师及以上的证,专业对口土木类。
这并非新鲜事。2023年四川泸州招聘聘任制公务员时,住建局和交通局的两个岗位就明确要一级建造师证,年薪最高65万。
毫无疑问,要求二级及以上建造师证或造价证,这一门槛直接拦住了大量潜在报考者。
当时有人觉得这是个别现象,但今年三地的集中要求说明趋势已成。工程领域注册证书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高层次专业岗对证书要求更严!
现阶段政策收紧与强化进一步推高了企业对合规的重视程度,这种行业变化直接反映在用人标准上。
建筑法里硬性规定写得明白,项目负责人必须持证上岗,毕竟挂证查得严了,合规成本会更高。企业要投标、接项目如果缺少证书也不行。
遇到裁员,一般都是没证的人先走,毕竟有证的是企业维护资质的刚需。
体制内为何会要求注册证书呢?财政部门负责基建项目,公安系统查验工地安全,这些岗位都需懂行的专业人士。
以往或许凭借经验来进行判断,如今直接以证书来限定录用条件,如此一来效率提升了,也更加规范了。
更关键的是政策导向方面,住建部年年都在查挂证之事,证书与职称等同,像积分落户以及个税抵扣这类配套政策,都在为工程人手中的证书增添分量。
有人觉得证书多了就贬值,但法定门槛摆着,需求只会转化形式,企业资质审核不会因证书增加而放松。
建造师出现在公务员招考简章上,释放出明确信号:专业价值正在被重新衡量。这张证书已不仅是工程领域的必需,还有可能成为体制内专业岗位机会的硬性条件。
建筑类证书,年费在两到三万之间,机电类证书,年费能达到四到五万之多。这笔钱确实稳当得很,行情好时证书可以是是跳板,行情差时它能给你保底。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它至少能为你争取试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