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房地产市场站在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而一则 “2025 年 8 月开始,更猛的刺激政策来了” 的消息,更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泛的热议与猜测。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 “稳住楼市”,并将其纳入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健康发展”。这一表述相较于以往更加详细,彰显出稳楼市工作在当下经济布局中的关键地位。从政策导向层面来看,“稳住楼市股市” 的明确提出,意味着在 2025 年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中,房地产风险防范被置于突出位置。
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地方财政稳定、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全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稳定性都有着广泛的影响。长期以来,房地产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推动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前期房地产市场过热积累的风险逐渐显现,房价过高、库存积压、房企债务风险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居民购房观念的转变,也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调整,房价下跌、销售面积下降、房企资金紧张等问题不断加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挑战,政府此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强力调控政策,市场已呈现出积极的止跌回稳态势。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政策精准发力、市场积极响应、行业结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需求端,限购、限售、限价等限制性政策逐步放松,为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打开了通道。多个城市降低了购房门槛,例如,放宽了外地购房资格限制,使得长期在本地工作但社保缴纳年限不足的人群得以进入购房市场。同时,贷款利率大幅下降,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最低降至约 3.05%,5 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至 2.85%,极大地降低了购房成本,显著提振了购房意愿。除了降低贷款利率,政府还通过契税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免征门槛提升、土地增值税预征率降低等 “四个减免” 政策,以及超 50 个城市推出的购房补贴(如现金直补、契税返还、人才购房券等),进一步降低了购房者的交易成本。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购房意愿,使得更多潜在购房者得以进入市场,有效释放了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在供给端,“好房子” 建设成为政策重点。政府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鼓励房地产企业提升住宅品质,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2025 年 5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住宅项目规范》,从空间设计、居住静谧性、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对住宅品质进行了全面升级。政策明确了 “好房子” 的开发标准,重点支持绿色建筑(节能率 65% 以上)、智能家居(覆盖率 80%)、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 100% 标配)项目。这一政策导向促使房地产企业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方面的投入,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同时,优化住宅土地供给,合理控制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以实现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
政府通过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房的政策,在 2024 年广州、深圳等地试点后,2025 年预计在全国大规模落地,落地规模有望超 5000 亿元。这一举措既能有效消化存量商品房,减少市场库存压力,又能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缓解住房供需矛盾,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实现安居梦想。
各地根据中央政策精神,也纷纷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政策细则。武汉在 7 月进一步落实购房补贴政策,购买新建商品住房认定为家庭首套住房的,按契税实缴额度给予全额补助优惠;认定为家庭第二套住房的,按契税实缴额度给予 50% 补助优惠。符合国家生育政策已生育二孩的武汉市户籍家庭,在武汉市新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一次性给予 6 万元购房补贴,已生育三孩的给予 12 万元购房补贴。杭州则通过优化土地出让规则,降低了房企的拿地成本,同时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西安将商贷首付比例统一降至 15%,不再区分首套、二套房,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购房者的首付门槛,刺激了购房需求。同时,西安还出台了人才购房优惠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 50 万元的购房补贴,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西安,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
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进,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反应。从销售数据来看,部分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升。以上海为例,4 月底新杨思区域一个楼盘 228 套房子,939 组人抢购,三个小时就卖完了。浦东和闵行区的一些项目认购率都超过 200%,很多项目还没开盘就被抢光。深圳、广州的情况也类似,像深圳一个楼盘卖了 90% 以上,广州的一个项目两小时内销售金额就突破了 10 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政策的调整有效地激发了购房者的积极性,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8 月起或现更猛刺激政策
尽管已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和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市场普遍预期在 2025 年 8 月开始,会有更猛的刺激政策出台。
金融政策持续发力
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是大概率事件。中原地产研究院预计,2025 年底新政房贷利率有望降至 2.5% 左右。持续降低的房贷利率将进一步减轻购房者的还款负担,刺激购房需求。以一笔 100 万元的房贷、30 年期等额本息还款为例,若房贷利率从当前的 3.05% 降至 2.5%,总利息将节省约 18 万元,月供也将减少约 500 元。这对于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节省。同时,银行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信贷额度,放宽对购房者资质的审核标准,让更多人能够获得房贷资格,从而释放更多的购房需求。以往,一些购房者可能因为收入证明不够完善、征信记录存在小瑕疵等原因无法获得房贷,而在信贷政策放宽后,这些人有望实现购房梦想。
税收政策加大优惠力度
政府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契税减免的范围,不仅针对首套房和二套房,甚至可能对多套房的改善型购房者也给予一定的契税减免优惠,以促进住房消费升级。目前,全国性契税新政将二套房税率从 3% 压至 1%-2%,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首次被纳入优惠范围。未来,这一优惠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比如对于拥有多套房但进行房屋置换,且新购房屋面积更大、品质更高的改善型购房者,给予一定比例的契税减免。此外,将房贷利息、住房租金等纳入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并提高扣除标准,也将增加购房者的实际收入,间接降低购房成本。例如,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提高房贷利息的扣除额度,每月可扣除的金额从目前的 1000 元提高至 2000 元,这将使得购房者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能够减少支出,增加可支配收入。
土地政策深度调整
地方政府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土地出让的竞买保证金比例,延长出让金的缴纳期限,吸引更多开发商拿地,增加市场的土地供应,从而带动后续的住房供应。以往,较高的竞买保证金比例和较短的出让金缴纳期限,使得一些中小开发商难以参与土地竞拍,限制了市场的活力。降低竞买保证金比例,比如从原来的 20% 降至 10%,延长出让金缴纳期限,从原来的 3 个月延长至 6 个月,将减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鼓励更多开发商积极参与土地市场,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在土地规划方面,可能会更加注重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优化土地用途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多维度政策协同推进
除了上述金融、税收和土地政策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维度的政策协同推进。例如,在户籍政策方面,进一步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增加住房需求。同时,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规范,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住房租赁市场,提供更多的租赁房源,完善租赁市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保障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此外,在产业政策方面,可能会加大对与房地产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如建筑材料、家居装饰等行业,通过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房地产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中央重磅会议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8 月及后续可能出台的更猛刺激政策,将从多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望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同时也将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当然,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还需要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我们期待房地产市场能够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