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五彩斑斓的花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蜜蜂、蝴蝶穿梭其中,游客们漫步在花间小径,不时驻足拍照,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间。谁能想到,眼前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几年前还是一个“种啥都长不好”的贫困小山村。
“十年前,这里杂草丛生。”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花海景区负责人李振海回忆道,“我们村海拔高、气候冷凉,种地收益很低,村民们大多外出务工,好多土地都撂荒了。”
边麻沟村平均海拔2800米,三面靠山。曾经,村民们主要靠种植油菜、青稞、土豆等农作物为生,收入微薄。“以前村里的地种啥都长不好,一年到头起早贪黑,也就收入两千多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景区打工的当地村民李大姐感慨道。
转机出现在2015年。几个游客大力夸赞村里路边盛开的鲜花,点燃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灵感火花。
村干部积极行动起来,整合扶贫项目、流转村民土地,引进鲁冰花、勋章菊、鸢尾花等高原适生花卉,还种植了青海云杉、海棠树等景观树种,打造出占地800亩的花海景区。
景区建成后,游客纷至沓来,小小的边麻沟村一下子走红了。“从5月到10月,景区里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好几千人。我在这儿卖特色小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千八百块呢。”景区内特色小吃摊主马秀花笑着说。
乡村振兴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边麻沟村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下,通过招商引资增加了玻璃水滑道、高空滑索等游乐设施,还开办了农家乐、民宿。如今,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已蜕变为一个吃住游购娱功能兼备的旅游综合体。
“以前要挣钱,就只能外出打工,现在景区建起来了,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景区工作的刘永梅高兴地说。如今,边麻沟村大多数村民都像刘永梅一样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不离乡”的就业梦想。
土地流转费用、工资收入、入股分红……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2024年的逾2万元。
“未来,我们还计划在景区内增加沉浸式演艺项目,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更深入地体验当地文化。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谈及未来发展,李振海信心满满。(记者 马伟 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