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萌(14岁)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初二年级
来北京旅游的朋友,一定都会去故宫,看看这座六百年“紫禁城”的辉煌壮丽。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就在故宫东侧,还有一座同样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皇家建筑——太庙。
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和故宫是同时期修建的。作为北京民间俗称的“五坛八庙”之一,它遵循“左祖右社”的古制,与社稷坛遥相呼应,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堪称“天下第一庙”。这里见证了无数庄严的历史时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进太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树参天、花圃错落的庭院,石板小径错落其间。顺着小路前行,便能看到一座五彩琉璃门。这座门由三座拱门组成,红墙之下是汉白玉须弥座,顶上覆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红墙黄瓦的搭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穿过琉璃门,迎面便是一座矗立在三层汉白玉基座上的宏伟建筑——享殿。这就是太庙最大的建筑,祭祀祖先的重要仪式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清代皇帝祭祖,每年四季首月祭典称“时享”,岁末祭典称“祭”,凡婚丧、登极、亲政、册立、征战等国家大事之祭典称“告祭”。
大家都说,享殿内有“三宝”:一是68根金丝楠木巨柱、二是金光闪闪的殿顶、三是满地的“金砖”。
这些金丝楠木柱,每一根都需要双人合抱,高达13米以上,支撑着整个大殿的屋梁。它们都来自生长千年的深山古木,木质细腻,自带一股独特的清香,可以百年不腐不蛀,每一根都堪称无价之宝。
殿顶的彩画更是精妙绝伦。工匠们采用沥粉贴金工艺,在金丝楠木的木纹上作画,纹饰轮廓用沥粉勾勒,再贴上整片的金箔,使整个殿顶金光璀璨,立体感十足,抬头看去,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匠人的超凡技艺。
享殿地面的“金砖”并不是黄金所制,而是因其极其珍贵难以制作而得名。从选泥、制坯、阴干到烧制,一块砖要历经二十多道工序,耗时两三年才能完成。再加上从南方千里迢迢运至京城,耗费的人力物力极为惊人,因此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此外,这种砖敲击时能发出金属般的清脆声响,故称“金砖”。还有一种说法是,它们原本专供皇家使用,被称为“京砖”,久而久之,便传成了“金砖”。
如今的北京,既是世界闻名的古都,也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而太庙,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默默守护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它不仅是明清皇家祭祀的历史见证,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传承着中华民族“敬天法祖、遵道重孝”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