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1
北京站雨天开设“避风港”
旅客一到京就感受到暖意
本报讯(记者胡子傲 通讯员张琪珂孙敏)昨天上午8点多,茫茫雨幕笼罩京城。北京站站台上,从上海开来的T110次列车缓缓停靠,900余名旅客拖着行李涌向出站口。雨水淅淅沥沥,不少来京旅客没带雨具,拖着行李在出站口进退两难。
“出站的旅客,不要慌,请随我到第一候车室避雨!”一道清晰洪亮的声音传来——客运值班员张贵琦手持扩音器站在出站口显眼处,大声引导着旅客。他身后,是北京站为应对降雨铺设好的“干爽通道”,厚实的防滑垫稳稳铺在地上,几箱子应急雨衣已为旅客准备好。
听到张贵琦的声音,旅客们一下子有了目标。张贵琦主动接过一位老人沉重的行李,又示意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靠近雨衣领取点。“姐,给孩子也裹一件吧,别淋着!”年轻妈妈接过崭新的透明雨衣,将婴儿包裹得严严实实。“谢谢!真没想到车站想得这么细!”雨中的一份暖意,让她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另一边,客运员文承志引导着人流,将大家带至宽敞的第一候车室。原来,第一候车室是北京站应对特殊天气启用的“避风港”,每次下雨,北京站都会做好提前预案,有空置的候车室就立刻向避雨旅客开放。
拖着行李箱的张先生环顾这间明亮整洁的“避风港”,惊讶地问文承志:“小师傅,这是专门腾出来的地方?不耽误其他车次?”文承志利落地递上一件雨衣,笑着解释:“雨太大了,不能让大伙儿在露天挨淋。这个候车室现在客流不多,您先歇歇脚,雨小些再走,或者穿上雨衣,我们送您到打车点。”张先生接过雨衣,连声道谢:“真是太周到了!”
第一候车室内,在那些及时披上的雨衣下,旅客们周身干爽,全然不见雨天的狼狈。歇了一会儿,站外雨势渐小,一拨旅客披上雨衣出站,又一拨新的旅客来此避雨……
场景2
母女俩被困路边孤立无援
暴雨中响起“我载你们一程”
本报讯(实习记者侯国棣 实习生马钰涵)“感谢那位素不相识的车主,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对她的感激之情!”前天下午,通州区疃里大街附近上演了温情一幕:一对骑着电动自行车的母女被突如其来的暴雨困在路边,手足无措之际,一位女车主及时赶过来,为母女俩撑起了温馨的港湾,并将其安全送回家中。
前天下午5时许,市民濮女士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3岁的女儿到家附近办事,行至疃里大街与丛林庄西路交叉口附近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孩子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吓得哇哇大哭。”濮女士赶快把车停在路边,到附近的便民市场去躲避一下。“我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打着伞提着东西。很快,伞也被吹坏了。”她说,雨势越来越大,寸步难行,母女俩被困在了路边,她只能尽量抱紧孩子,用身体为她挡雨。正在着急时刻,一辆黑色汽车停在了她的面前。车窗降下后,一位女士招呼她:“快上车吧,我载你们一程!”来不及多想,濮女士抱着女儿上了车。“我们刚上车,外面就下得白茫茫一片了,不敢想象没有她,我们母女俩会变成什么样。”濮女士说,上车后,车主递来一包纸巾,让她赶紧给孩子擦一擦,还贴心地关上了空调。“车主说她刚才经过这里看到了我们,特意掉头回来,我真是感动得要哭了。”不仅如此,濮女士安顿好孩子后,车主还提醒她去把电动自行车从路边挪到更安全的地方,避免后面的车看不清楚撞上。
再次回到车上后,濮女士提议将她们送到附近的超市去躲雨就行,但车主还是坚持将她们送到了家门口。“从事发地点到我家开车大概两公里的车程,快下车时,我想加上对方的微信,想着车子被我们弄湿了,应该给人家些费用。但她一直说不用,孩子没事儿就好。”回到家后,濮女士的内心还久久不能平静。“温暖无处不在,回想起这段经历,每一个细节都格外暖心。将来我也要尽可能帮助别人,把陌生人给予的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她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