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00多天,十五运会即将开幕。7月25日,记者从国新办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筹办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十五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将合力为全国人民奉献一场精彩的历史性体育盛会。
十五运会将于11月9日在广州开幕,11月21日在深圳闭幕。开、闭幕式将突出“家国情怀”、“湾区魅力”、“体育之美”、“科技之光”四大特点。十五运会竞体比赛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其中57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1.5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其中148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约有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十五运会筹办工作始终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火炬传递精心设计,传递路线将贯穿粤港澳三地。开闭幕式把岭南特色、港澳特色和体育文化有机融合,将呈现中华文化底蕴与湾区科技魅力相得益彰的视觉盛宴。筹办过程中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特色和项目优势,充分尊重港澳意愿,把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其中,香港承办8个竞体比赛项目(包括39个小项)、1项群众赛事活动(包括6个小项),澳门承办4个竞体比赛项目(包括14个小项)、1项群众赛事活动(包括8个小项)。目前,十五运竞赛场馆改造全面收官,竞赛总日程已正式发布,68场测试赛已完成过半。
十五运会票务销售秉承“惠民利民、公益优先”普惠原则,官方票务平台计划于8月上旬上线,届时公众可先完成实名制注册、查询赛事日程,提前规划观赛行程;8月下旬将根据竞赛组织进展,分阶段、分项目释放门票资源。赛事的门票定价充分考虑了惠民与公益的双重属性,热门赛事价格普遍亲民,部分赛事采取预约制,力求让更多人能够走进赛场、感受比赛、体验赛事。
广东赛区将在8月1日迎来十五运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的节点举办系列主题庆祝活动。十五运会在全运历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过90%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实现科技赋能。充分考虑全民健身和长期运营需要,赛后各场馆将全面向公众开放,实现全民共享。赛事安排坚持“广东为主、港澳优先”,顾及港澳市民的喜好,将击剑、橄榄球项目和乒乓球、排球项目分别安排在港澳赛区。将通过智能通关保证跨境参赛观赛顺畅高效,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将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将超3000人,便捷的通关将让参赛和观赛都能感受到“粤港澳路路通、大湾区一家亲”。坚持以赛事提升城市,推进街区改造、绿化美化、照明优化等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通过拓宽车道、退围拆围等方式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三地“一盘棋”制定赛时食宿、交通、医疗等综合保障方案,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提供系列暖心服务。3万名“小海豚”志愿者将为大家做好服务,让每一位来客宾至如归。
香港赛区将承办十五运会8个竞赛项目,包括男子22岁以下组篮球、场地自行车、击剑、高尔夫球、男子手球、七人制橄榄球、铁人三项和沙滩排球,以及群众赛事活动保龄球,所有竞赛项目的测试赛已经顺利完成。将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包括今年启用的启德体育园,加上中环海滨、维多利亚公园等场地,展现香港的国际化多元特色,为全运会增添魅力。为迎接全运会的来临,香港正积极透过多元化的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全运会的热度和参与度。计划于8月2日在香港举办倒计时100天的大型活动,并在8月3日在全港18区开展以全运会为主题的全民运动日,鼓励市民多做运动以及关注全运会,营造全城期盼的氛围。
澳门赛区已顺利完成十五运会5个比赛项目的运行测试,对赛事组织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检验。同时,组织志愿者参与运行测试各岗位的工作,持续开展课程,进一步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澳门将充分利用举办全运会的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透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营造浓厚的赛事气氛,让全澳市民及旅客共同感受迎接全运的喜悦。澳门赛区将在8月1日倒计时100天之际,举行十五运会倒计时100日专题活动,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对赛事的期待与热情,营造“全民全运、你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扩大全运会的社会影响力和文旅辐射力。
珠海、香港、澳门共同承办的公路自行车比赛和深圳、香港共同承办的马拉松比赛将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赛事。由珠海承办的公路自行车路线跨越珠海、香港和澳门三地,首次利用港珠澳大桥作为赛道,是十五运会唯一一项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赛事。而由深圳承办的田径马拉松将会利用深圳湾大桥跨越深港两地,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粤港澳三地透过协办跨境项目,开展了三地共同推进、共同协作的竞赛组织方式,加强了体育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在未来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吸引更多大型赛事落户。
十五运会还将充分展现高科技与体育盛事的深度融合。开闭幕式将综合运用各类声光电及智能控制技术辅助艺术创作,设置了智慧的无障碍看台,以电子狗、无人车等方式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服务,彰显人文关怀。在全国首创“云上的全运村”,通过AI技术应用和“赛事自由视角系统”等,让观众实现沉浸式的观赛和互动。在广州体育馆、深圳宝安体育馆等场馆,通过部署AI摄像头组成了“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并自动制定应急疏导方案;通过引入VR等技术,观众可通过语音识别、手势交互等实时获取赛事日程、服务导览等信息。停车场“光储充放微电网”只需10至15分钟就可以为电车快速充电;基于北斗卫星的“跨境无感通关”和12分钟更新的“气象精准预报”等为赛事运行提供强大支撑。智能化的追光跑道帮助运动员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羽毛球AI直播相机可智能识别多拍回合及杀球动作等“高光时刻”,提升群众观赛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