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今年50岁的陈泽琴,曾因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变。这场疾病导致她股骨头坏死,让她在之后十多年里饱受病痛折磨,但却从未阻挡她绽放光芒——创办居家托养服务、开设养生馆、钻研茶艺、学习藤编。多年来,陈泽琴既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又帮助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助力更多残疾人融入社会。
10岁时,陈泽琴因感冒在村里接受治疗,由于救治方法不当,最终落下终身残疾。此后,这个曾经跑步犹如“风一样”的女孩再也无缘体育运动。未能成为田径运动员,成为陈泽琴的遗憾。
陈泽琴尝试过各种中西医疗法,还曾在半年内做了5次手术,但股骨头坏死无法“完全逆转”。为此,陈泽琴一边打工赚钱,一边继续后续治疗。空余时间,她还自学了护理学基础知识,为自己缓解病痛。
在如花似玉的年纪,陈泽琴比同龄人经历了更多磨难,这也造就了她不服输的性格。2006年,揣着在深圳开店获得的积蓄,她和爱人回到贵阳从事生猪养殖。天不从人愿,2008年贵阳遭遇极端天气,又遇上猪瘟,此前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2010年,陈泽琴再次“出发”,与家人做起桶装水生意,当时什么都不懂的她,一趟趟地跑销路、一次次向业内人士取经。2016年开始,为了磨炼自己急躁的性格,她还相继考取了茶艺师、评茶师、制茶师资格证。其间,陈泽琴反复学习观看视频、笔记,一遍遍冲茶泡茶,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成为茶叶行业里的“明白人”。
2016年7月,陈泽琴迎来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转变——经过观山湖区残联推荐,来到北京参加由中国肢残人协会联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残疾人企业家培训班。
在10天的集中面授中,陈泽琴受益良多。“授课的内容特别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例如创业前的心理建设、市场调研分析、资金筹备管理、团队组建、风险评估等内容。”陈泽琴说,授课老师精彩且细致的讲解,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优秀的残疾人朋友互相交流,帮助自己打开了眼界、思维。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是培训班结束后,带给陈泽琴最深的感触。自此,陈泽琴做人做事一直践行着这个理念。
2017年,陈泽琴取得中医康复理疗师资格,随即开设养生馆。自己是老板,也是推拿师。她还招收残疾人学员教授其推拿手法,并提供就业岗位;2019年,她在观山湖区推行“居家托养服务+辅助性就业”模式,实现“保障+发展”双轮驱动,为残疾人的幸福生活“加码”;同年,她偶然接触到藤编技艺,敏锐察觉到这项手工艺门槛低、可居家操作,还特别适合残疾人就业。于是,她深入学习藤编,为残疾人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22年,她出资加入由民政部门监管、福彩公益金支持的慈善超市队伍,将慈善超市开在观山湖区百花湖镇。超市除维持正常经营以外的利润款会进入公益基金,基金将统筹用于助残、助学、济困等公益活动。除了自身“造血”反哺慈善,超市在员工招聘中,依旧向残疾人和困难家庭倾斜。
如今,陈泽琴依旧深耕她的多种经营。不变的是,在她所经营的公司里,有近80名残疾人工作的身影。陈泽琴用坚韧与爱心书写别样人生,照亮残疾人群体的前行之路,也温暖这个世界。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超越自我 人生无界》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