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当时,威县是日军后方补给线的重要据点。威县到香城固30里的距离,是伏击日军的绝佳地点。
1939年2月9日晚,八路军六八八团突袭威县,敌人反击时,仅留骑兵连故意暴露行踪,引得日军追击。次日清晨,日军循迹追击而来。下午2时许,日军进入香城固伏击圈。下午5时,日军死伤过半。晚上10时许,最终这场战斗以八路军的胜利告终,日军250余人被歼灭、8人被俘,4门火炮、6挺轻重机枪及大量武器弹药被缴获,8辆汽车被烧毁。
为铭记英烈功绩,昭励后人,邱县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修建香城固伏击战纪念碑,受教育人数达20万人次。
如今,香城固伏击战纪念碑犹如一位坚毅的守望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励着邱县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守初心、敢亮剑、善作为、勇争先,书写邱县蓬勃发展的壮美画卷。
传承精神,书写乡村振兴画卷
邱县人民不断用实际行动传承着香城固战斗的胜利精神。
香城固镇以“绣花功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以点带线、连线成片的方式,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风貌。该镇以付东纺织、汇力棉业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将纺织服装产业打造成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南刘村、刘云固村、东石彦固村一带,建成300余亩优质桃、200余亩精品葡萄的高端水果种植园区。付东村、张庄村周边形成食用菌培育核心区,年产量达500余万斤。庄头村、谷庄村、西留善固村则依托广袤的土地资源,发展起7000余亩牛蒡、辣根、王不留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特色鲜明、各具特色又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此外,香城固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电商直播村,实施“一品一播”发展模式,通过线上营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邱县西临河村,与著名的香城固战斗主战场距离很近。在那场激烈的香城固伏击战中,这里曾作为重要的伤员救治地,见证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村内至今保留着香城固战役前线指挥所,以及承载着岁月记忆的村史馆,每一处都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该村因地制宜打造出漫画主题公园,建成温馨的互助幸福院,为村民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与生活关怀。
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该村引进了邱实葡萄种植园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种植规模达到200亩,年产葡萄40万斤,年销售额200余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依托盛水湾园区皇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光伏果蔬种植大棚500个,发展优质桃300亩、红薯280亩,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节节攀升。
如今,干净整洁的道路平坦笔直,通向各家各户,街道墙壁和广场四周散发着漫画的魅力,鲜花绿植勾勒出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新起点上,文旅融合谱新篇
邱县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业态深度融合,深挖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与价值,以香城固伏击战遗址为重点,组建专业团队深入研究历史,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展览馆,通过数百件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实物,结合沉浸式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瞻仰学习。
邱县将历史人文博物馆、古城营镇抗战遗址、邱城镇红色遗迹、新马头镇冀南印钞所旧址等红色景点,与香城固伏击战遗址串联起来,打造出一日精品乡村游特色线路。
沿途融入现代玫瑰园、文冠小镇、红薯小镇等生态景观,形成红色文化与民俗风情、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游客在这里既能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又能品尝蜂蜜红薯、空心挂面等特色美食,观赏舞龙舞狮、传统戏曲等民俗表演,还能漫步生态田园,于瓜果飘香间感受自然之美,实现从历史追忆到文旅体验的深度沉浸。
从烽火岁月到新时代经济发展,香城固战斗精神始终是邱县最深厚的精神底色。站在新的起点上,邱县人民正以这份宝贵财富为动力源泉,奋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向着更加灿烂的未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