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英草卓玛
优化金融环境、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重要话题。中国金融传媒与抖音合作,邀请金融领域专家参与“金融百咖话防非”活动,汇聚专业“防非声音”。
当前,股市、汇市、理财、基金……不同金融市场背景下可能出现盈利也可能出现亏损,同时非法金融也较为常见。在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方明看来,这既与金融市场环境有关,也与公众金融素养直接相关。
方明表示,公众金融素养高低与金融知识层次高低并不成正比,比较高知识层次的人也可能没有较高的金融素养,例如教授被诈骗的案例也时常有之。从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角度而言,大力防范非法金融要求持之以恒地提升公众金融素养。
如何全面理解金融素养?方明介绍,一般人会认为金融知识就是金融素养,但是对金融知识本身而言,它是外在于人的一个知识体系,但金融素养本质上是人对金融世界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与金融世界关系的把握能力。
分两个角度来说,方明表示,一方面对金融世界的认知能力就是我们认为金融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其本质是什么。比如,哪些是非法金融、参与非法金融有什么风险、组织非法金融活动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什么样的金融产品风险高、什么样的金融产品风险相对比较低、什么样的金融产品收益是确定的、什么样的金融产品收益是不确定的。期望的高收益常常意味着高风险,有可能导致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是把握自我与金融世界的关系原则,这也是一种能力,即如何处理好自我与各种金融产品的关系,这涉及对自我的认知,比如对自我的风险偏好、风险承担能力和金融能力的客观认知非常重要。例如,风险承担能力是一个人在家庭背景下客观的风险承担能力高或低,比如家里钱和现金流比较充裕,通常而言风险承担能力就高。此外,金融能力是我们认识金融的理论、金融的知识和通过金融的实践综合形成的能力,对金融的把握能力高意味着在把握机会、防范风险的时候也会比较有利。”方明说。
如何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方明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从责任角度而言,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媒体、金融科技公司,从公安到司法到个体等都有提升金融素养的责任。从方法来看,媒体、金融机构、司法机关等都应该针对公众普及金融知识,为个体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素养教育,同样个体也具有提升自我金融素养的责任。第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或人工智能手段优化提升公众金融素养的各种方式,例如测评自我的风险偏好、测评自我的风险承担能力、测评自我金融能力等。第三,可以考虑依托监管机构建设一个公众金融素养提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