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故宫生活志》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精心撰写。它以故宫为核心,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厚文献资料,搭配300余张珍贵图档,为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明清皇家生活的大门,呈现出故宫不为人知的一面。
周乾自2004年投身故宫古建部太和殿大修工程,开启了长达21年的故宫探索生涯。从古建筑研究起步,他逐渐深入到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领域。在他眼中,故宫不只是雄伟建筑的集合,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宝库。每一处建筑细节都蕴含古人智慧、见证历史变迁、承载深厚文化,这些成为他创作《故宫生活志》的动力源泉。他常常在故宫的角落驻足,观察那些被忽略的建筑构件,比如窗棂的花纹、地砖的纹路,试图从中解读出古人的生活痕迹与设计巧思,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书中的内容更具温度与深度。
书中科普视角独特,以科学思维解读故宫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比如畅音阁大戏楼,没有现代音响设备,却能让声音传得远且清晰。周乾经研究发现,戏台底部掏空的地砖如同共鸣箱,木质结构像传声筒,古人巧妙运用物理原理打造出绝佳声学效果。再如故宫的“地暖”取暖系统,管道铺设合理,散热均匀,通过对宫殿地下结构的勘察,他还原了这套系统在寒冬里如何为皇室带来温暖;冰窖采用特殊砖石结构,能有效隔热储冰,他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季节冰的储存与使用情况,包括冰化后如何处理的应对之策;夏日“特大蚊帐”的搭建,利用精巧的支架系统,保障了皇室在炎炎夏日的清凉与舒适。周乾用生动通俗的语言,严谨科学地解答这些问题,让读者不禁惊叹古人智慧。
在网络信息繁杂的时代,存在对故宫的误解。周乾作为严谨学者,致力于澄清谬误。网络传言紫禁城没有烟囱,他实地考察后指出,坤宁宫背面就有一个用于萨满教祭祀煮肉的排烟道,除此之外,紫禁城确实少见烟囱,他还解释了为何其他地方鲜少设置烟囱的原因,与宫廷的供暖方式、建筑布局等密切相关。对于雍正帝“滴酒不沾”的说法,他查阅史料和图档,证实雍正帝并非滴酒不沾,而是和康熙帝一样,看重酒的养生保健功效,书中还引用了相关的宫廷档案记载,让结论更具说服力。这种坚持以证据说话的治学态度,为书中内容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提供了保障。
《故宫生活志》以起居、饮食、行乐、节俗为主线,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宫廷趣闻。书中300余张珍贵高清图档是一大亮点,涵盖实地建筑摄影、历史档案图片和文物特写,许多细节是首次公开。通过这些图档,读者能看到宫女端着食盒走过汉白玉栏杆,冰鉴中未化的残冰。这些图片搭配文字,生动展现宫廷生活的细微之处,具有极高的阅读与收藏价值。
正如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评价,这是一部有趣有料、干货满满的“故宫生活百科”。《故宫生活志》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带领读者领略故宫别样魅力,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计划游览故宫的游客,还是热爱历史文化的读者,又或是研究故宫的专业人士,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深刻感悟。
□王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