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庆新闻网)
转自:安庆新闻网
7月16日下午3时,地表温度已突破50℃,在233省道,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朱京生和同事正弯腰修剪一处遮挡路面标识标牌的灌木,“绿植遮挡标牌,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干扰行车判断,增加碰撞风险。”在烈日下工作十几分钟,他们的警服已能拧出水来。
朱京生告诉记者,与城区大队不同,三大队辖区涵盖城市道路和国省县乡道路。暑期叠加高温,学生流、返乡流、大货车流“三流交汇”,为做好有效应对,他们适时调整勤务,延长工作时间,让群众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
高温放大了风险:人易躁、车易“病”、设备易“中暑”。朱京生举例说,前一天晚上,在安庆七街,有一名外卖小哥因闯红灯与小轿车相撞,重伤入院。又比如,近期233省道沿线因车辆爆胎、自燃、抛锚引发的警情时有发生。很多问题都是因高温天气导致的。为此,三大队把巡逻密度提高一倍,每人随车携带灭火器,发现故障车先警戒、再施救、后拖离;对老化红绿灯、路灯、爆闪灯“能换就换、能修不等”。
县乡道路夜间黑、隐患多,去年三大队多方协调,为30余处无灯路段装上路灯,今年还将继续推进“照亮群众回家路”民心工程。同时,他们与公路部门建立了联勤机制,定期和不定期联合整治大货车超载、逆行、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
高温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是一场严峻考验。朱京生表示,自己上午执勤结束,中午就得换一套干净的衣服,“湿得能拧出水,但再热也得站,因为我们站的是安全线。”好在市交警支队送来“九个一”清凉包:一次全面健康排查、一批实用降温设备、一份防暑降温物资、一套科学勤务模式……一项项“清凉”举措,助力交警守护道路交通安全。
从警16年,朱京生先后在高速、车管等岗位轮转,却从未离开交通条线。他说:“只要大家平安回家,我们的汗水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