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郁言债市
摘 要
近期市场主要交易“反内卷”和基建板块,不过这两条逻辑均偏中长期。当行情发生波动时,部分交易型资金也可能随之转移,而科技板块作为长期政策主线之一,叠加产业叙事持续强化,有望成为部分配置需求的“落脚之处”。
►科技逻辑扎实,有望承接从反内卷&基建板块流出的资金
牛市氛围下,资金愈发勇敢。6月底以来融资余额持续回升,指向这段上涨行情与4-5月的修复行情存在明显不同:6月底的大涨,推动了更大范围的资金入市,并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市场的FOMO心理。
7月以来,市场主要围绕“反内卷”和基建板块交易,但这两条线索逻辑均偏中长期。这意味着,若这些板块行情加速过快,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将放大;同时,若行情扩散范围过广,相关性较小的品种在一段时间后或面临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型资金或将流出,并继续寻找参与机会。
科技板块存在热度退坡&产业叙事持续强化的矛盾,有望承接从反内卷&基建流出的资金。一方面,科技叙事暂时让位于反内卷&基建叙事,关注度相对不高;另一方面,AI、机器人等科技产业进展并未停歇,在拥挤度偏低的情况下,更可能作为超预期利好推动行情上涨。
此外,通胀预期并不会对科技逻辑产生影响。以史为鉴,历史上科技板块显著占优的时段,PPI同比上升和下降两种情况均有出现,意味着无论PPI同比能否回升,均不影响科技板块的配置逻辑。
►关注半导体、AI、机器人、深海科技后续行情
半导体有望迎来补涨。科创50仍处于2月科技牛启动时的位置,但科技产业进展已然发生,意味着这一价格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同时,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获IPO受理、政府采购预期同样有利于相关品种行情走强。
AI板块在大涨之后仍然值得关注。一方面,AI产业竞争仍在加剧,Grok4近日发布,GPT-5或将于今年夏季发布。另一方面,H20芯片解禁,有助于国内企业加大AI研发力度。另外,AI Agent对用户黏性至关重要,或将推动AI企业加大对Agent的研发力度。
机器人、深海科技同样值得关注。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推动资金对机器人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海洋经济是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的方向之一,关注其与军工、资源品、机器人概念的联动。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科技产业发生超预期事件。
近期市场主要交易“反内卷”和基建板块,相关品种行情显著加速。不过,这两条逻辑均偏中长期,若短期内行情加速过快,则发生波动的可能越大;同时,若行情扩散范围过广,相关性较小的品种在一段时间后或面临调整。此时,部分资金或将从中流出。而在牛市氛围下,这部分资金仍会积极寻找参与机会。科技板块作为政策主线之一,同时产业叙事持续强化,有望成为这些资金的“落脚之处”。
01
科技逻辑扎实
有望承接从反内卷&基建板块流出的资金
牛市氛围下,资金愈发勇敢。6月底以来融资余额持续回升,指向这段上涨行情与4-5月的修复行情存在明显不同:6月底的大涨,推动了更大范围的资金入市。并且,指数稳步走强,让早期参与并一直持有的资金持续获取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市场的FOMO心理。截至7月21日,融资余额已上升至19045亿元,逐步接近3月20日高点19402亿元。
7月以来,市场主要围绕“反内卷”和基建板块交易,但这两条线索逻辑均偏中长期。反内卷方面,目前市场主要交易政策预期,而其持续性与政策力度是否持续加大(中央考察力度加大、形成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等)、相关行业盈利和资产周转率是否上升和需求侧是否有支撑相关。基建方面,市场主要围绕雅江水电工程交易,但其建设周期可能长达10-20年,无论从项目拉动建材、工程机械等器材的需求,还是从项目对经济基本面的积极作用来看,均属于中长期视角的配置逻辑。这意味着,若这些板块行情加速过快,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将放大;同时,若行情扩散范围过广,相关性较小的品种在一段时间后或面临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型资金或将继续持有,而交易型资金或将从这些板块流出,并继续寻找参与机会。
科技板块存在热度退坡&产业叙事强化的矛盾,有望承接从反内卷&基建流出的资金。一方面,当前科技叙事暂时让位于反内卷&基建叙事,关注度相对不高,TMT拥挤度持续处于低位。从具体题材来看,科技逻辑或是无人问津(自主可控逻辑),或是分歧加剧(PCB、光模块等)。另一方面,AI、机器人等科技产业进展并未停歇,在拥挤度偏低的情况下,更可能作为超预期利好推动行情上涨。在热度退坡&产业叙事强化的矛盾作用下,从反内卷&基建板块流出的资金有望流入科技板块。
此外,通胀预期并不会对科技逻辑产生影响。近期通胀预期升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金改变配置决策,例如市场对红利逻辑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体现在银行品种显著回调。但就科技来看,其行情与通胀预期或许并无直接关联,而更大程度上与产业进展相关。以史为鉴,历史上科技板块显著占优的时段,PPI同比上升和下降两种情况均有出现,意味着无论PPI同比能否回升,均不影响科技板块的配置逻辑。
02
关注半导体、AI、
机器人、深海科技后续行情
那么,哪些细分科技行业具备相对扎实的逻辑,有望迎来强势行情?
其一,半导体有望迎来补涨,相关题材包括晶圆代工、ASIC芯片,以及国产化率较低的EDA工具概念、光刻胶概念等。在6月底以来的上涨行情中,海外算力链是科技板块的主线,而国产算力并未受到市场关注。体现在行情中,以自主可控为主要逻辑的科创50指数在6月23日以来仅上涨6.10%,显著跑输万得全A(9.75%)。进一步来看,科创50仍处于2月科技牛启动时的位置,但科技产业进展已然发生,意味着这一价格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同时,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获IPO受理,尽管短期内可能冲击市场相关品种的稀缺性,但让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市,对市场而言更可能产生“造血”的效果。此外,半导体公司2025Q1业绩可观,万得半导体指数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44.92%。在政府采购的预期下,市场对其中报业绩或许仍有信心。
其二,AI板块仍然值得关注,相关题材包括AI算力(PCB、光模块、算力租赁、云计算、铜连接)和AI应用(AI医疗、AI教育等)。一方面,AI产业竞争仍在加剧。例如xAI公司于7月9日发布Grok 4 和 Grok 4 Heavy,其在人类终极测试(Humanity’s Last Exam)中表现优于Gemini 2.5 Pro和o3。且OpenAI的GPT-5或将于今年夏天发布,市场对其多模态处理能力给予较高预期。AI软件的持续升级,意味着AI产业竞争仍在加剧,有利于AI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H20芯片解禁,有助于国内企业加大AI研发力度。尤其是“外卖大战”若能有所缓和,国内互联网大厂在AI方面的资本开支有望进一步扩大。
另外,AI Agent对用户黏性至关重要,或将是AI企业的必争之地。当前AI软件以“问答式”为主,用户主要以出现“幻觉现象”的频率来决定使用的软件。而Agent则能够进一步“动手”处理任务。对于用户而言,通过一个Agent搭建完善的“基础设施”,或许很难通过另一个Agent实现同样的结果。这意味着Agent用户进行平台迁移的动力可能相对不强,除非另一平台的Agent能力更为突出,或者更满足特定需求。Agent提升用户黏性的作用,或将推动AI企业加大对Agent的研发力度,进而推动AI产业升级。
其三,机器人概念7月以来持续走强,资金关注度较高,相关板块包括具身智能、减速器、PEEK材料,以及与腱绳和人工肌肉相关的化工品种。事实上,在资金大规模流入雅江水电站相关板块的同日(7月21日),万得宇树机器人指数上涨5.57%,或与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相关。这意味着除雅江水电站以外,机器人是资金较为重视的交易线索。
其四,深海科技行情同样走强,值得继续关注,相关题材包括深海电机、深海装备、声呐系统、海上风电、水下机器人等。7月1日的中央财经委会议主要强调了两个方向,一是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二是发展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从后续行情来看,“反内卷”成为了市场后续的交易主线,而海洋经济的关注度暂时不高。不过,这一题材与其他板块容易产生联动效应,或许正意味着深海科技板块仍然具备博弈价值,例如深海信息化与军工板块的联动、深海装备与资源品的联动、水下机器人与机器人概念的联动等。
风险提示:
权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超预期政策出台,市场发生风格漂移;科技产业发生超预期事件,导致科技逻辑发生明显变化;海外不确定性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