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后,羊城晚报与东源县迅速启动部署,共建乡村创客工作室,这不是简单的助农创新,而是当地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大变革与突破。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这种模式将为乡村内生动力的进一步激活大力打造创新样本。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需要化解优质价值与市场需求间那道无形的墙。“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构建的“创意孵化-传播赋能-销售转化”闭环,让乡村价值完成了从“被动展示”到“主动创造”的质变。
“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的创造性在于,它激活的是人,而非推销的物。当农民蜕变为“新农人创客”,土地记忆与民俗密码便成了最锋利的品牌武器。东源客家米酒里沉淀的迁徙史诗、原生态茶油中凝结的先人智慧,这些由乡土孕育的叙事,比任何广告文案都更具穿透人心的力量。
羊城晚报的“媒体+”实践早已印证这种赋能的穿透力:徐闻菠萝借直播矩阵帮销15万公斤,荔枝产业凭“千年荔史”IP扬帆出海。这些案例不是偶然,而是媒体公信力与创意生产力碰撞的必然。
更深层的革新在于重构媒体的坐标。广东全面吹响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冲锋号,以重塑“未来媒体”构建“媒体未来”,在信息爆炸时代,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已从传播渠道进化为价值引擎。主流媒体赋能农产品IP,全媒体资源与矩阵搭建市场网络,而创客机制则确保了内容的原生质感。
东源的实践启示我们,主流媒体不能只停留在“直播带货”,而是既要当好“传声筒”,又要做好“连接器”——连接城乡资源,连接市场需求,连接创新要素。这种“主流媒体+本土创客”的化学反应,既规避了外部介入的水土不服,又打破了本土创作的视野局限,形成“1+1”远大于“2”的破壁效应。
当主流媒体专业能力与乡村内生智慧完成双螺旋结合,催生的不仅是更多的农产品IP,更是越来越多的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羊城晚报记者 吴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