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跨越山海的手写信,不仅是青岛姑娘王斐菲对哈尔滨的深情告白,更见证了一座城市与一位游客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结。这场城市与游客的双向奔赴,不仅诠释了哈尔滨文旅发展的情感密码,更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以心换心,铸就城市温度。王斐菲在信中动情写道:“我不像是远来的宾客,更像是很久没回家看看的孩子。”这句话道尽了哈尔滨文旅最动人的特质——真诚与热情。从“春风有信”活动的暖心回馈,到市民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哈尔滨用最质朴的真诚拉近与游客的心理距离,用掏心掏肺的热情熔铸出热辣滚烫的城市温度。这种温度,是刻在骨子里的人情味,是弥漫在街巷里的烟火气。当城市俯身倾听每个游客的故事,以家人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游客自然会捧出真心、还以热忱。
四季皆景,打造长情体验。听音乐、喝啤酒、品美食、观湿地、吹江风、望星空……王斐菲的“二刷”之举,印证了哈尔滨文旅从“一季顶流”向“四季长红”的突破。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让游客在每个季节都能邂逅不同景致、感受别样精彩。凉风习习的夏日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好戏连台、国际啤酒节热闹欢腾……多元化的文旅场景既满足了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也必将吸引更多如王斐菲般的“回头客”。
情感共鸣,激活自发传播。这封“夏日来信”,缘起于王斐菲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旅行感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最有效的城市宣传往往源自游客的真实体验与自主分享。哈尔滨日报社通过“春风有信”等活动,主动发现并拥抱这些“民间代言人”。当城市与游客达成情感共鸣,游客的每一条“朋友圈”、每一段短视频,都化作了最动人的城市广告。
城市的魅力,不仅藏于高楼大厦,更蕴于人间烟火;不仅现于景区规模,更见于情感温度。当一座城市能让人产生“回家”的归属感,能让人离开后魂牵梦萦,便会孕育出更多“人间值得”的故事。期待更多如王斐菲与哈尔滨般的温情篇章,在深情的黑土地上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