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能不能利用林下植被建立森林防火墙?”今年以来,苏家屯区陈相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以绿治火”生态防火新模式,启动英守村生态防火试点种植,编织生态“防火毯”。
陈相街道辖区内有林地1.8万亩,森林覆盖率高,是宝贵的绿色资源。然而,传统防火依赖人力巡查与火源管控,在植被清理方面常以砍伐、割除易燃的枯枝蒿草为主。蒿草生命力旺盛,清理后极易复生,每年开展“两清”工作,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形成的裸露地表在干旱季节还可能加剧地表火蔓延风险。“年年清,岁岁长,蒿草成了‘老熟人’,更是心头大患。”街道护林员李宝发坦言,单纯靠“割”和“清”,被动又吃力,总感觉在和大自然较劲。
建设森林防火墙,如何变被动清除为生态防控?陈相街道应急办与相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二月兰”这一本地适生植物上。“‘二月兰’看似柔弱,实则是森林防火的‘潜力股’。”街道森林防火负责人肖嵩林介绍说,“二月兰”根系发达,能有效固土保墒,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它植株茂密、生长迅速,可强力抑制蒿草等易燃杂草的萌发与扩张,从源头上减少可燃物载量。每年清明节前夕,盛放的“二月兰”含水量高,具有天然的阻燃特性,实现了防火与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完美融合。“引入‘二月兰’,正是以生态之法化解消防之困的智慧选择。”肖嵩林说。
陈相街道以英守村为试点,迅速动员,吹响了“向火患点位播种春天”的号角。街道干部、村“两委”成员、专业防火队员、党员志愿者纷纷扛起锄头、带上花种,组成了一支“植绿防火”生力军。大家直奔那些曾让山林“受伤”的点位,在山脚田边、林缘地带、过火迹地挥锹铲土、播撒种子,对山林未来做出一份郑重承诺。英守村党总支书记吴铁成边擦汗边说:“今天撒下的花种,是给大山穿上的一件‘防火衣’,既保护山林不被火患侵袭,又守护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砍伐清除”到“生态培育”,陈相街道森林防火理念悄然转变。理解和尊重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顺势而为,培育起具有防火功能、健康稳定的林下植被系统,以自然之力构筑生生不息的森林防火墙,为百姓守护好绿水青山。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张一弛
上一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集中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