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新三峡》海报。“我生在三峡,长在三峡,从1994年开始记录三峡、见证三峡,走过了30载春秋冬夏,经历了长江三峡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改变。”大型3D纪录电影《新三峡》总导演杨书华说。
自1994年起,杨书华便开始拍摄三峡库区移民生活,先后制作了《大江东去》《大江作证》《三峡移民》《三峡船工》等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纪录片。
2007年,杨书华担纲导演、撰稿、制片人,创作了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中国三峡》,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被翻译成7国文字推荐到50多个国家播出,并被5个国家博物馆和联合国收藏。
从2012年起,杨书华开始策划他的三峡“三部曲”之《新三峡》,希望在国家宣布三峡工程整体竣工之后,面向国际、国内进行播放和展映,全景反映新三峡的“新、变、美”。
《新三峡》题材之复杂、涉及面之广、时间跨度之大、争议之多,世所罕见。如何才能把三峡工程这一宏大的主题与庞杂的内容讲得权威、客观、生动又透彻,总导演杨书华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为了拍摄三峡大坝成功截流这样的历史瞬间,杨导和摄影师不顾个人安危,对长江主汛期的两次洪峰过坝进行了全程拍摄,记录了珍贵的历史影像。
为了真实记录三峡外迁移民的生存状态,杨书华带领摄制组先后前往不同的省市走访、跟踪,拍摄他们在新家的真实生活,作为土生土长的三峡人,杨导和三峡移民交朋友、亲如一家。为了拍摄到第一手关于三峡动植物、水生物繁衍生息和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等客观资料,杨导和摄制组一起走遍了三峡的山山水水。
作为讲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纪录电影,《新三峡》在主流基调、人文基调和艺术基调方面的考量也是一个极难把握的点。杨书华提出做好“精、气、神”:“精”就是精心策划、精心摄制、打造精品;“气”就是以治水文明为底气、展国家工程之大气、扬中华民族之志气;“神”就是展现决策者的民主科学精神、建设者的创新奋斗精神、百万移民的奉献协作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三峡》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专家评审小组评价《新三峡》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不仅反映三峡的成就、变化、精神,也充分阐释了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更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自信”“三峡自信”。
京言
(《让世界看到“三峡自信”》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上一篇:面对面指导残障人士直播带货
下一篇:消夏晚会助力老年人乐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