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本报讯 (记者 张晶)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了解到,自2022年9月15日挂牌全市首家首都工匠学院以来,截至目前,该学院已累计培养职工匠师(讲师)169名,他们成为活跃在职工教育培训一线的有生力量。
据了解,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积极推进首都示范性工匠学院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匠师中心为第一资源、首都职工教育培训联盟为支撑、公益项目为纽带的首都工匠学院特色工作模式。依托职工匠师培训与发展中心培养出的职工匠师(讲师),深入高校、企业、社区面对面讲述劳模工匠故事,身体力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
同时,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依托首都工会资源优势,构建形成首都职工教育培训联盟(示范点),在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中布局“一核多点”培训阵地,精心打造“工匠学院——示范点——教学点”三级网格体系,形成教学资源体系的有力支撑。通过联盟机制,178家各具不同资源优势的单位被紧密联结起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融合和成果的共建共享,让培训的触角延伸到职工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作为首都示范性工匠学院,市总工会职工大学还不断完善涵盖智能制造与装备、文化创意、绿色能源等八大领域的教研组工作机制,每年有序推进课程研发、教材编写、培训研修、技术攻关等活动,同步建设工匠学院在线学习平台。自学习平台创建以来,年均培训高技能人才超过5万人次,累计培训量达25万余人次。
此外,市总工会职工大学还创新性重构公益项目体系,将其作为连接资源与需求的纽带,实现了教学资源导入、规范提升、公益送教的全链条贯通。通过“寻找职工好讲师”“寻找身边好课程”“职工读书活动”等公益项目,广泛挖掘来自基层一线的优秀课程和讲师资源。近三年间,该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培训职工超过3万人,总学时数突破2800学时,惠及500余家单位职工。
未来,首都示范性工匠学院将继续紧紧围绕《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聚焦“三个精神”和技术技能课程,利用工会组织资源优势面向全市开展工匠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引领更多一线职工争当新时代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力争将首都示范性工匠学院建设成为职工匠师成长的“摇篮”和技能人才发展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