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近年来,重庆江北加快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发展“社区合伙人”模式,为社区发展带来新动能。“‘社区合伙人’可以理解为政府搭台引入资源,商户、创客和居民参与城市共建、共创、共治。”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书记黄磊告诉记者。(7月20日 新华网)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长期承担着居民生活的各项服务功能,却也面临着资源有限与需求多元的双重挑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实现社区治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重庆江北区的“社区合伙人”模式给出了创新答案:政府不再唱“独角戏”,而是搭建平台,吸引商户、创客、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创新与治理。这一模式不仅激活了社区闲置资源,更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社区合伙人”模式的成功,首先在于精准定位了社区治理的“主力军”。过去,社区治理主要依赖有限的社区干部,面对复杂多变的治理难题,显得力量不足。如今,通过引入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不仅壮大了治理力量,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桥北社区的生活服务馆、老年食堂,渝北社区的数字社区食堂、非遗课程、健康小屋……这些功能场所和服务项目的落地,都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服务内容,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社区合伙人”模式是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它不仅解决了基层治理中的资源瓶颈问题,更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期待“社区合伙人”模式能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为更多城市的基层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样本。□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