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某等4人强奸、引诱幼女卖淫、介绍卖淫案作为上海接受出庭支持公诉评议的第一案,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作为案件的公诉人,从庭前准备、出庭公诉到庭后评议,我们在各个环节都收获颇丰、深受启发并获得成长。
刚接到任务时,虽有压力,但案件质量的“硬”让这份压力转化为“开好这个庭”的信念和动力。本案的案发,是检察机关在依法介入其他案件时发现了介绍卖淫、强奸线索,书面建议公安机关立案的,在接续监督过程中,又发现公安机关仅对卖淫案立案,忽视幼女被强奸线索,遂制发《要求说明逾期不作立案决定理由通知书》。批准逮捕后,我们反复推敲案件细节,精心撰写补充侦查提纲,以“死磕”精神强化证据采集。审查起诉阶段,近百页的审查报告对每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争议点都进行了严密论证。对案件烂熟于心,站在法庭上就底气十足,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将“高质效”贯穿日常办案细节,才会在出庭时坚定从容。
回顾庭审,我深刻体会到了“变与不变”的意义。“三纲一书”是“不变之基”,如同定海神针,而庭审中出现的翻供、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等突发状况,则是“万变之局”。本次庭审中,第二、第三被告人突然提出新辩解,我们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做到“三变”:一变讯问顺序和重点,掌握争议焦点;二变举证质证重点,集中回应争议点;三变法庭辩论和教育词,增加针对性释法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终,被告人当庭认可全部指控事实和证据,真诚认罪悔罪。“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守不变”,强化了团队驾驭庭审的核心能力。
庭后评议时,“综合履职”材料卷获得了评议组一致认可。这套材料包含被害人综合救助、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内容,不仅是案件办理的延伸,更是展示检察机关社会治理效能的窗口,让评议组了解到承办部门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落实特殊规定、构建救助体系、协同综合治理的成果。检察履职不仅是指控犯罪,更应当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个案推动社会治理与制度创新,从而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
此次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是践行“三个善于”的深刻体验,夯实“庭上见的勇气”、淬炼“庭上见的能力”、深化“庭外治的效能”,共同构成新时代公诉人的履职担当。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素养和为民的情怀,让每一次出庭都成为对法治信仰的践行与检验。
上一篇:宋都开封研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