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在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辽源市,一个以棉袜闻名的产业集群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辽源袜业园不仅是全球唯一一个全产业链的大型棉袜工业园区,更是中国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从能源环保、原料供给、袜机设备、研发创新、生产制造、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物流保障,辽源袜业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年产袜子35亿双,全口径年产值达12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辽源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棉袜之乡”“中国袜业名城”“中国棉袜之都”,形成了“南有诸暨、北有辽源”的产业格局。
创新驱动 数智化转型激发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业如何焕发新生?辽源袜业的答案是——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数智化赋能智能制造。
近年来,辽源袜业园大力推进设备升级,加速智能化改造。2025年,园区新增一体袜机1924台,总量达到9044台,预计年内将突破1万台。这些智能化袜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使辽源袜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技术优势。
“我们正在建设的‘三园区’将打造全新的智能化标准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袜业,形成更强的产业拉动效应。”北方袜业集团董事长金华介绍。
北方袜业集团董事长金华介绍辽源袜业园区情况。
辽源袜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图为一款绝缘材料织成的防火袜。除了设备升级,辽源袜业还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园区企业积极开发功能性袜品,如自发热滑雪袜、导电银纤维袜、航天纳米亚胺袜、绝缘矿工袜等,广泛应用于运动、医疗、工业等领域。目前,园区已拥有725项专利,成为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
链条升级 打造全球著名袜业生态
一个产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的实力,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辽源袜业深谙此道,近年来全力推动“三园区”建设,吸引研发、原料、印染、袜机制造等上下游企业入驻,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
“我们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棉袜生产基地之一,还是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指定制造商。”金华告诉记者,未来,将继续引进高端企业,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辽源袜业还积极拥抱新业态,园区现有电商企业346户,线上店铺超5000个,旺季单日快递发货量达49万单。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让辽源袜子更快触达全球消费者。
过去,辽源袜业以代工闻名;如今,它正加速向自主品牌转型。2024年,辽源袜业集团推出自主品牌“親相见”,迅速打开市场。该品牌上市首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2025年目标直指6亿元。
今年2月份,“辽源袜子”荣获工信部评选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成为吉林省唯一入选品牌;“親相见”荣获“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
辽源袜业集团自主品牌“親相见”袜业生产现场,图为一体式织袜机。人才赋能 技工和大学生托起“袜业梦”
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辽源袜业园区不仅是制造中心,也是创业孵化基地。这里,既有动作麻利的一线工人,也有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还有年轻的创业者。
“早八晚五,上班就在家门口,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也不错,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去年,45岁的韩春光通过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招聘活动,成功入职北方袜业集团,经过半个多月的培训,她在车间负责袜子检配工作。
辽源袜业生产现场,图为工人在袜子定型区工作。辽源袜业园区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图为女工在进行袜子检配工作。像韩春光一样在园区工作的人还有很多。据悉,辽源袜业园区带动就业4.5万人,其中60%是本地农民工。当地人社部门组织园区企业不定时到县城、乡镇招工,并对新入职的员工开展免费的技能培训。考虑到农忙季节活儿多,园区还照顾部分职工的需求,专门为其放假。
随着辽源袜业产业发展和品牌传播,近年来,园区还吸引了全国181所高校的4000余名大学生前来创业就业,创办企业400余户,带动就业1.2万人。
图为车间最新的一体式织袜机,全天可织250-270双棉袜。“这里有成熟的产业链,还有政策支持,让很多年轻人能够低成本创业。”金华介绍,多家电商公司依托园区供应链,年销售额超千万元。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辽源袜业正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它不仅带动了就业,振兴了地方经济,更在全球袜业舞台上树立了中国制造的新标杆,也让世界看到中国袜业的无限可能。
作者|杨勤 赵为 曾佩佩
图 片|杨 勤
编辑丨李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