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佳琪
靖宇街犹如一条时光纽带,串联起往昔的烽火硝烟与当下的繁华盛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名字命名的靖宇街,如同一部立体的抗战史书,在新时代激励着人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让英雄精神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熠熠生辉。
靖宇街位于道外区中北部,东起南二十道街、西至景阳街,长2202.1米、宽11米。靖宇街旧称“正阳街”,上世纪30年代已初具规模。这里是道外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中心街道,交通便利。
1931年11月,杨靖宇来到哈尔滨,先后担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委员、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等职务,领导人民坚决反抗日本侵略。当时的哈尔滨,白色恐怖充斥着整座城市,党的地下工作开展异常艰难和危险,但杨靖宇总是能机智、冷静地面对敌人,一次次化险为夷,既保护了自己和同志,也保护了党组织。
一日,杨靖宇从满洲省委机关返回住处,身上藏着至关重要的文件。当他走下电车,行至正阳街街口时,只见路口被铁丝网阻断,几名日本宪兵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正逐个拦截过往行人进行搜查。杨靖宇察觉到危险降临,却丝毫没有流露惊慌之色。他迅速扫视四周,发现身后有几个形迹可疑的特务在暗中监视着行人。此时前有宪兵拦路、后有特务盯梢,若是转身折返,必然会引起特务的警觉。经过片刻思索,杨靖宇快速对文件做了简单处理,随后从容地解开长袍纽扣,毫无惧色地朝着日本宪兵的方向走去。街口的日本宪兵看着杨靖宇高高挺起的胸膛、整洁的长袍和一尘不染的皮鞋,感觉杨靖宇不会藏有违禁品,只是草草地搜查了一下。杨靖宇微笑着扣上纽扣,掖了掖藏在内衣里的文件,坦然向家里走去。1932年冬,杨靖宇作为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离开了哈尔滨,走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
1940年2月23日,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的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敌人战斗中英勇牺牲。残忍的敌人不仅割下他的头颅,还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杨靖宇牺牲后,人们深情地歌唱:“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1948年,为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正阳街更名为靖宇街。
光阴流转,抗战硝烟早已散尽,但靖宇街的每一寸土地都未曾忘记英雄的足迹。如今,靖宇街不仅是承载商业繁华的街区,更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街头的老建筑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往来的行人在不经意间触摸着历史的温度。杨靖宇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这条街道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守护和平、追逐梦想而奋勇前行。
下一篇:“风是凉的,被褥是干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