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12岁的小康站在镜子前整理校服时,妈妈突然发现她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就连腰部的曲线也明显不对称。这个偶然的发现让小康妈妈心里咯噔一下——这两年频繁出现在新闻和家长群里的“脊柱侧弯”,难道真的找上了自家孩子?来不及多想,家长立刻带着小康前往南京市中医院。
康复医学科董晓燕主任接诊后,仔细查体,并做了X光片,报告显示:腰段Cobb角(衡量脊柱侧弯程度的重要指标)达到16度。家长听闻后顿觉事态严重,恨不得立刻把网上查到的正骨、牵引、施罗斯疗法全安排上,甚至做好了佩戴支具的准备。然而董主任安慰他们,事情没有那么严重。董主任带领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进行了专业化评估:小康的片子虽然乍看符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特征,但结合体态评估、下肢长度测量结果,以及片中显示的双侧股骨头高度差,敏锐地提出了新的可能性。带着这个猜想,让小康立刻复查下肢全长片。报告显示:小康的双下肢长度相差1厘米。这并非真正的结构性脊柱侧弯,而是由结构性长短腿引起的功能性脊柱侧弯。
这一确诊,让小康原本的康复重点由脊柱侧弯转变为“康复训练+个体矫正”的方案。经过系统治疗,小康复查时的Cobb 角已降至5度,体态也明显变得对称。
董晓燕主任介绍,脊柱侧弯是一种以脊柱向一侧弯曲并伴随旋转为特征的畸形,多见于青少年群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其实分为两大类型,结构性脊柱侧弯和非结构性(功能性)脊柱侧弯。两者的治疗思路截然不同。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判断脊柱是否存在结构改变。盲目套用治疗方法,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延误真正需要干预的病情。如果发现孩子有脊柱不对称、肩膀高低肩、腰线不等高、肩胛骨突出等表现。建议尽快到康复医学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侧弯类型和程度。科学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侧弯进展,更能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体态和生活质量。
董主任提醒,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家长可以从这几点入手: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建议每30-40分钟起身活动)、跷二郎腿、歪坐写作业等不良习惯,书包选择双肩背且重量不宜过重。坚持均衡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如平板支撑等,帮助维持脊柱稳定性;同时避免长期单侧发力的运动(如长期单侧背包、单肩扛重物)。定期筛查:建议青少年每年进行一次脊柱检查。家长也可以在家进行简单观察:让孩子光脚站直,观察肩膀是否等高、腰线是否对称、双侧肩胛骨是否对称突出,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通讯员 张明 莫禹凡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
上一篇:套餐岂能成套路
下一篇:共享中国高水平开放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