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丰安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和构筑国家竞争力的基石。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宏大版图中,实体经济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历史经验表明,脱离实体经济的繁荣如同空中楼阁,唯有深耕实业方能行稳致远。
以制造业为例,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长期保持较高增速,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稳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大量的工业制成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带动了出口增长,进而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仍面临全球经济格局调整、要素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等复杂形势和困难。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在某些高端领域仍存在技术短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不断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传统产业领域加速推进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强化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及设备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钢铁行业为例,通过推广智能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双重降低。与此同时,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与专项资金支持的双轮驱动,夯实传统产业升级基础,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动能,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简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及时间成本。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动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实体经济企业实施精准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通过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并降低综合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提供多元化融资方式,形成财税政策与金融工具协同发力的支持格局。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领,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构进程,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能合作与经贸往来,持续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在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布局的同时,注重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实体经济领域,形成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经贸规则磋商,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既保障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合法权益,又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依托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能级与话语权。
(据《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卸妆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