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赵承华
阿拉善盟委社会工作部以“红心暖治”为抓手,推动党建与社会工作深度融合,让“党建红”解锁治理密码,“社工蓝”增添幸福温度,交出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新兴领域党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盟严格落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以“六个‘新’工程”为牵引,深化“两个覆盖”攻坚,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61%,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升至21%,党的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5%。实现符合条件企业100%单独组建党组织目标。精心打造“红色聚能 善新领航”品牌,构建“三类网格”体系,创新“五维考评”机制,依托“善学讲堂”“网格学苑”等平台,开展新兴领域党员教育管理,覆盖党员2000余人次。实施“数字红网”计划,将188个新兴领域党组织纳入综治融合平台。编制《新兴领域职能职责架构图及党务流程图》等,建强“党建指导员储备库”,驱动新兴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金融赋能成效显著,“助企信用贷”为企业授信4190万元,意向贷款金额达17.23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基层治理与社区经济协同增效。通过“三年三步走”战略,创新“社区+企业+金融”模式,6个社区启动集体经济,2个实现营收,破解“输血依赖”难题。建立“微网善治”工作机制,激发“铁三角”微治理效能,划分1190个一般网格、2840个微网格,1447名专职网格员与3577名楼栋长,构建“解困在身旁”服务网。37条减负措施落地见效,“红山堡垒”品牌推动边境牧区流动服务圈建设,实现治理效能与服务精度双提升。
志愿服务与数字赋能温暖民心。探索“七色”响应机制串联党建引领、医疗保障等七大领域服务,制定《阿拉善盟志愿者行为规范》,强化志愿服务规范管理。“一月一主题”活动开展2200余场次,惠及群众4.8万人次。阿左旗“连心桥”信访志愿服务项目、额济纳旗“红驼铃”志愿服务项目入围全区首批志愿服务孵化基地。打造“善治通”智慧平台,构建“一库五清单”数据库,持续扩大社会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建立全区首个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善意达”,收集意见160余条。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推进,全盟581名信访代办员办结317件事项,办结率97.8%,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机制,筑牢矛盾化解防线。
专业力量持续壮大,2025年全盟社工考试报考人数同比增长107.87%,4个社区入选全国、全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让“红心暖治”真正扎根基层、惠及民生。
下一篇:TCL以AI驱动产业链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