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海晚报)
持续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也使得燃气管道压力变化、电器超负荷运转、户外作业风险陡增。因高温环境下设备故障起火、老旧电器自燃等事故造成的烧伤事件增多。如何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人士。
医院烧伤患者有所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周,通大附院、市一院已收治8名因此类事故导致严重烧伤的患者。他们中有在厨房遭遇燃气闪爆的家庭主妇,有在烈日下检修设备被灼伤的工人,也有因电器老化引发火灾而受伤的老人。
“从我们接诊患者时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火灾事故的意识还不够强,存在着麻痹大意的状况,由此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意外伤害。”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因此,要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防灾意识至关重要。”
家住我市农村的一位独居老人张老汉,前不久在家中点蚊香驱蚊;未料,入睡后身上盖着的薄被一角滑落于地,恰好遮盖在点燃的蚊香上,结果薄被慢慢被引燃。所幸,张老汉闻到浓浓的焦烤味紧急起床开灯察看,发现火情迅速取水扑救,这才避免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同样,李奶奶在厨房间使用电水壶烧开水时,因电水壶使用时间较长部件老化,导致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李奶奶发现险情后,立即关掉了家中供电总阀的开关,随后赶紧采取措施救火。在此过程中,李奶奶手臂被灼伤,所幸没有大碍。
另一位家庭主妇沈女士也在家中遇到燃气闪爆险情,导致背部轻微灼伤,初步判断是部件老件出现气体泄漏所致……
持续高温不仅让人感觉不适,也使得燃气管道压力变化、电器超负荷运转、户外作业风险陡增,一些因高温环境下设备故障起火、老旧电器自燃等事故造成的烧伤事件增多,而每次意外带来的都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伤害。
重点区域巡查至关重要
“居民小区有不少防火防灾的重点区域,一不小心就会因粗心大意酿成意外火灾,造成本可避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昨天下午,崇川区一家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夏季高温,一些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清除,严防‘定时炸弹’的存在。”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必须时刻全面和重点巡查的重点区域有小区的配电房、电梯机房、地下车库、充电桩、电动车集中停放点等,这些区域受高温影响容易“过热不适”,因此,物业会通过设置大功率风扇等措施来应对,确保通风散热良好。
“楼道、管道井、消防通道等公共区域的杂物也要及时发现、及时清理,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意外事故。为此,我们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严禁居民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业主违规停放电动车或充电。”物业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措施到位,通过“建章立制”采取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对于上述部位存在的未及时清理的安全隐患,第一次发现的,对责任区域的包干责任人予以象征性经济处罚,在工作群内进行通报;第二次发现的,扣除当月绩效奖金并在公司通报批评。违规三次以上的,按照相关规定,按违反劳动纪律的处罚标准,进一步严肃追责。”
记者了解到,高温天气条件下,不少小区的物业对设施设备维护都有明确要求。譬如,定期测试消防水泵、喷淋系统、报警装置等设施,确保完好有效;灭火器压力不足或过期,需立即更换;检查电缆井、电表箱的封堵情况,防止因线路短路而引发火情。
街道和社区也将夏季防火防灾工作放在首位。开发区不少社区在居民楼的楼道内张贴夏季防火安全海报等宣传品,对居民进行高温时节的防火防灾安全警示教育。
如何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那么,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生产生活应该如何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呢?
“夏季天气炎热,白昼时间长,高温环境作业加上连续超负荷工作,很容易使员工出现中暑、过度疲劳等状况,易发生事故。特别是在野外或封闭、通风状况较差的作业点,应控制连续作业时间,尽可能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各岗位应为员工及时供应饮用水、防暑降温药品。”昨天下午,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长江路特勤站副站长黄明裕向记者介绍。
黄明裕特别提醒,在高温环境中,各类可燃物质极易挥发,爆炸风险增加;同时阳光持续照射后,易使高压气体温度上升、体积膨胀,严重的会发生气瓶爆炸。
“在高温环境中,要严格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防火防爆管理;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有毒性物品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并做好可燃、有毒气体的浓度检测;严格火源管控,严禁违章动火。”
黄明裕特别提醒市民:夏季炎热高温,居家生活中,不要私拉乱接电线,外出时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空调等大功率家电须避免长时间超负荷连续使用;线路老化的电器易引发短路,也要及时更换。在夏季夜晚,居民使用蚊香等驱蚊产品时,要远离床单等易燃物。同时,要及时清理楼道、阳台上堆放的可燃物品,谨防意外火灾事故的发生。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周朝晖 张园
编辑:张檬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