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重庆市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人群,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与传染病防控,通过医防融合、数据支撑和精准施策,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身心双防线”,为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范例。
为更好地追踪青少年的成长情况,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启动西南地区首个儿童青春发育队列研究,首期覆盖3所小学1800名6~9岁儿童。项目每半年开展一次动态监测,建立个性化青春发育档案。根据监测,辖区儿童超重肥胖率、视力不良率引起校家社的密切关注。据此,研究团队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定制“一对一健康方案”,同步将近视防控、营养干预科普融入校园课程,严格落实每日2小时体育活动。未来计划持续追踪5~10年,打造“健康特色学校”示范模式,为青春发育保健政策提供“重庆样本”。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积极构建“医校社”协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与26所大中小学建立合作,累计提供个体心理咨询1.5万余人次、团体辅导42场,心理讲座覆盖师生2.2万人次。针对老年群体,中心建立“筛查—干预—照护”全链条服务体系,2024年完成社区阿尔茨海默病筛查1930例,记忆门诊服务量达2462人次,同步开展老年护理技能培训200场,惠及8000余户家庭。
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扎实推进“无结核校园”行动、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与老年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校园防控方面,2024年在重庆市天星桥中学等5个区县学校深化无结核校园行动,在九龙坡区田家炳中学等6个区县学校启动实施工作。志愿服务方面,2024年注册志愿队伍377个,发布志愿项目3085个,服务时长约53556小时,惠及60余万人。针对65岁以上老人,实施结核病分类扩大筛查策略,覆盖39个区县逾64万人。
从校园心理关怀到社区传染病防控,从青春发育跟踪到老年健康照护,重庆市以精准服务托举“一老一小”健康福祉,为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目标积极探索实践路径。
(作者:范君 何丛榉 李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