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9岁症候群”
文—青鸟
李薇意识到自己即将30岁,是在半夜里。
夜色中,手机响起推送声,李薇眯着眼看向屏幕,4点20分。她翻身继续睡去,5分钟,10分钟,20分钟……一个小时过去,李薇发现,困意似乎消失了,大脑也越来越清醒。
她睡眠质量不算差,往常即便中途醒来也总能继续入睡。可这一晚,她从闭眼等待困意,一直到睁着眼睛看窗外天光一片一片地亮起。早晨6点半,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原来年纪大了,觉真的会变少——配了一个“裂开”的表情。
这个端午假期,璐瑶参加了3场婚礼。“每走进一个客厅,都是喜字、气球和鲜花,我一开口,就像是跑偏的脱轨列车,和大家格格不入。”她无奈地笑道。打开朋友圈,身边同龄人或订婚、或领证,朋友圈里晒婚纱照的刷屏不断。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今年就要迈进30岁的门槛。
“好像突然有了一条看不见的‘30岁准入标准’——你得有稳定的关系、一定量的存款,以及清晰的下一站。”璐瑶苦笑,“而我还在纠结每天午饭吃什么,甚至刚换了工作”。
她们共同的焦虑在于,当身边人都在用仪式标记人生阶段时,自己却在原地打转。
这种被群体时钟“挤”出去的失重感,在29岁这一年,来得格外猛烈。
身体,最先“发声”
同样是睡眠,最先撕开了乐乐对“年轻”的幻觉。
过去,她习惯晚上12点后才进入工作状态,可到了今年,一连几个加班夜之后,她第一次因为偏头痛请了假。
“身体比心理先崩。”最令她诧然的,是医生说其实不算生病,“只是到了年纪”。她恍了一下,“原来,身体最先感知到年龄的到来”。
张昊也发现,自己突然就“熬”不动了。“20岁出头的时候去网吧、唱K,通宵都是常事,睡一觉就好了。但现在感觉好几天都缓不过来,有种睡不进身体里的感觉。”
身体的极限,比任何心理暗示都要真实。
“以前看日剧《29岁的圣诞节》,总觉得剧里对年纪的情绪是被夸大的。可真等到29岁,我才知道原来这些是真实存在的。”李薇说道。她是文字工作者,坦言过去的她以拖延为常态,年终总结总是拖到农历新年才匆忙敲定。“那部剧里,女主角在29岁圣诞节前经历了浪漫与顿悟,恰好我的生日之后就是圣诞节,可睡一觉醒来,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只有电脑旁的两罐啤酒、一地包装纸,和没写完的年度总结……”
“如果29岁的最后一个月都在拖,那30岁的我,只剩遗憾。”
“30岁礼”:枕头、菠菜、清理社媒
乐乐最近买了一个记忆棉枕头,花了她20岁时无法想象的价格。“不是冲动消费,是好枕头现在真成必需品了。”她开始强迫自己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每周提前准备低卡蔬食,研究起保健品配比,甚至下载了睡眠监测软件,每个早晨都要检视昨夜的“深睡时长”。“感觉要开始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了,”她说,“这是我成年以来第一次感到,身体和我站在一边。”
张昊则把“自律”换成“温柔控制”。过去,他几乎顿顿都靠外卖支撑,薯条配炸鸡,是他心中的“cp天花板”。自从意识到自己真要“奔三”后,他开始慢慢调整搭配比例,并减少外卖次数,学着自己做饭。
新鲜菠菜、一盒希腊酸奶、几袋坚果,成为张昊下班后最重要的采购。他笑称:“倒也不是为了减肥,就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照顾好自己。”他会仔细翻看配料表,琢磨哪款酸奶的蛋白质更高,也会换着法儿调制水煮菜的料汁。他笑着说道:“当青菜成为餐桌上的‘C位’,就意味着我们这批人正式收到了30岁的邀请函。”
李薇则会刻意提醒自己,“还是2开头”,她怕在忙碌和焦虑中,没能把握好人生最后一次站在20岁刻度的机会。
她开始清理多年未读的群聊,删掉了那些永远不会说话的联系人,与此同时,与亲近的朋友保持更紧密的联络,把“关系稳定”重新定义为“彼此都能安心倾诉”。
三十而“无”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30岁”,有个高赞帖子——假设自己能活到80岁,把岁数换算成时间,30岁正好相当于早晨9点。
有人在评论区留言道,30岁的美好在于,和20岁时混乱的自己渐渐拉开了距离,那些迷茫、心碎和在意,都渐渐有了答案。
还有人说,30岁的自己,不再期待“成功叙事”降临在自己身上,书写好自己的一生未尝不是一种成功,丰富的快乐和痛苦都让人生更饱满。
参加完最后一场婚礼后,璐瑶迎来了自己的30岁生日。“密集的聚会更容易让我们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度进行对照。”那种被群体推向“人生下一站”的感觉,让她一度陷入焦虑的旋涡。经过一段时间自我调整之后,她有了新的感受:“30岁前最重要的事,不是年薪多少、关系稳定与否,而是别把自己活丢了。”
30岁那天,她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自己拍的天空照,碧蓝的天空中铺展着云朵,图下面的文字是:焦虑是有的,压力是有的,但也第一次让我认真开始为自己而活。
《加缪手记》中写道:“一个人到了30岁,应该要对自己了如指掌,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晓得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预见自己的衰颓——做他自己。”
李薇说,在“社会时钟”的规训与互联网媒体的渲染下,人一旦到了30岁,若没几个精致的标签傍身,就不算成功。
“现在我想通了,怎么不算成功呢?”她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精神正常,小毛病不常有,怎么看,自己都是幸运儿。”
李薇已经开始写今年的年终总结了,其中一段是:“30岁,我对生活的憧憬是‘有’,有拿得出手的业绩,有自己的价值,有工作上的肯定;而对生活的感受是‘无’——无灾、无难、无忧、无虑。”
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监制:陈章乐
终审:陈敏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屈舒鹤 熊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