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原证券研究所)
2025年1-5月软件产业增速持续上升。2025年1-5月软件业务收入5.58万亿元,增长11.2%,较1-4月回升了0.4 PCT,利润总额6721亿元,增长12.8%,高于收入增速1.6 PCT。
重点关注子行业的主要数据和动态包括:
(1)AI:7月10日,xAI发布了号称“世界上最强AI模型”的Grok 4,其在多项测评中都实现了领先,其训练量相比Grok 2提升了100倍,在整个训练中有超过一半的算力投入在了强化学习的后训练中。在Llama 4遇挫和多名核心员工离职以后,Meta在近期成立新部门“超级智能实验室”,并重点围绕高级推理、多模态系统、大语言模型基础设施、AI智能体等重点方向开启了AI人才争夺战。
(2)国产化:国内AI芯片企业步入集中上市阶段,6月沐曦与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得受理,华为基于CloudMatrix 384的昇腾AI云全面上线。鸿蒙电脑生态应用数量6月6日突破2000款,6月底预计突破2500款,门店出现了明显缺货的情况,意味着华为较好地实现C端的国产系统替代。美国对华EDA禁令解除,概伦电子股权收购事宜持续推进,同时国资上海芯和创拟受让其5%的股份。GPU禁令松动,H20继续销往中国,将加速服务器行业分化。
(3)算力:英伟达下一代AI服务器芯片GB300即将于2025年下半年上市。随着H20的禁令解除,阿里、腾讯、字节或将加大资本开支和芯片采购。和英伟达GB200 NVL72一样,华为在CloudMatrix 384中也应用了液冷技术,这意味着国内外最先进的超节点都步入了液冷技术的范畴。5月工信部印发了《算力互联网互通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建设算力互联网,逐步培育形成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市场”。
给予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近期美国对我们的科技禁令整体呈现出放松势头,EDA和H20接连松绑,但是长期来看两大领域的政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仍将持续。国内外对比来看,近期在AI领域,国外科技企业的进展更为明显,而国内因为R2发布预期落空后,总体创新驱动力减弱。Meta的AI人才争夺战,则将科技企业的AI发展热潮推向顶峰。仍然继续看好近期行业市场表现,建议积极关注EDA企业华大九天(301269)和有大规模智算中心交付计划的润泽科技(300442)。
风险提示: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下游企业削减开支,半年报业绩的不确定性。
1. 行业数据
1.1. 行业数据:2025年1-5月软件行业收入增速和盈利水平继续回升
2025年1-5月软件产业增速持续上升。根据工信部数据,2025年1-5月软件业务收入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较1-4月回升了0.4 PCT。
利润方面,2025年1-5月软件行业盈利水平继续回升。2025年1-5月软件业务利润总额6721亿元,同比增长12.8%,较1-4月下降了1.4 PCT,高于收入增速1.6 PCT。
2025年1-5月软件出口金额缓慢增长。2025年1-5月软件业务出口金额227亿美元,同比增长3.3%,较2024年下降0.2 PCT,软件行业出口金额约占行业收入的3.0%。
1.2. 2025年1-5月高景气赛道为IC设计、云+大数据服务,基础软件景气度提升
IC设计:作为2025年1-5月的软件行业景气度最高的子行业,同比增长15.2%,较2024年回落1.2 PCT,较上年同期增长0.1 PCT,仍处于相对高景气水平,高于软件行业整体增速4.0 PCT。2025年1-5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同比增长6.8%,较2024年下滑了15.4 PCT,增速降幅较为明显。
云服务和大数据服务:2025年1-5月同比增长11.2%,较2024年增长了1.3 PCT,与软件行业整体增速持平,或受到了AI应用的带动作用,呈现增长加快趋势。
基础软件:2025年1-5月同比增长10.0%,虽然不及软件行业整体增速,但是连续3个月呈现回升趋势,我们认为下半年将继续受益于“十四五”收关之年的需求释放。
工业软件产品:2025年1-5月同比增长7.0%,较上年同期下滑了0.4 PCT,景气度偏弱。
信息安全:2025年1-5月同比增长8.4%,较2024年回升3.3 PCT,景气度2024年见底后略有回升。
嵌入式系统软件:2025年1-5月同比增长8.9%,较2024年下降2.9 PCT,处于相对平稳的增速水平。
软件业务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1-5月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速12%,高于软件业务整体增速0.8 PCT,占比软件业务整体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到了68.3%,较2024年提升了1.0 PCT。
1.3. 地理信息产业:商业遥感卫星快速增长,北斗开展下一代系统关键技术攻关
1.3.1. 2023年地理信息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
根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8111亿元,同比增长4.2%,较上年提升了0.7 PCT,长期来看整体增速水平仍处于放缓趋势中。
2024地信百强企业2023年的全部业务营收总额1010.4亿元,同比增长6.3%,超过行业整体增速2.1 PCT。
1.3.2. 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在轨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全球来看,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商业遥感卫星产业起步较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本行业。美国是全球航天遥感技术最强的国家,其商业遥感卫星市场发展较快,在活跃的遥感卫星中,美国占据的数量最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国卫星遥感商业化起步较晚,目前在国家政策放开和行业鼓励政策的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23年底,我国累计发射商业遥感卫星329颗,在轨的数量超过323颗,约为2019年的23倍。
近年来,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在民用遥感卫星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3%。自“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多项航天产业发展改革政策,鼓励航天事业向产业化转变,推动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的发展,也加速了商业遥感卫星发射数量的提升。
1.3.3. 北斗卫星:正在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关键技术攻关
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1994年立项建设,并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三号于2009年正式启动实施,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2017年11月5日,随着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从此次任务起我国迎来新一轮北斗组网卫星高密度发射期。到2020年6月,随着北斗系统第55颗卫星发射完成,北斗提前半年完成了发射任务。此后,北斗系统卫星发射暂停了约3年,才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发射了3颗卫星和2颗卫星。
根据2024年11月28日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35 年前发展规划》,我国即将在2035年完成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我们看到2024年发射的两颗北斗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已经在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新技术试验试用,加快推动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发展。
1.3.4. 地理信息行业多家企业受到军方处罚,合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地理信息行业已有多家公司涉及到了军工采购合规问题。受到的处罚包括了预警、暂停、禁止三个级别,生效范围也有局部部门和全军两种。
受到禁止类处罚的企业中,世纪空间和航天世景在2024年8月分别被信息支援部队后勤部分别禁止3年和2年内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处罚穿透至法定代表人及关联企业。河南金地遥感也在2025年1月被禁止3年内参与网络空间部队范围物资采购活动。
受到暂停类处罚的企业中,航天宏图在2023年和2024年两次受到暂停全军采购的处罚,其中2023年受到的影响不足2个月就获得了恢复,但是2024年7月再受到处罚以后,至今没有恢复资质。5月也受到暂停处罚的中科星图,不足一个月就恢复了采购资格。
受到预警类处罚的企业中,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2025年1月被军事航天后勤部采购和资产管理处给于预警处理。
总体而言,2025年受到处罚的3家企业处罚等级都较2024年减弱。
1.4. AI:Grok 4通过加大后训练成为最强AI模型,继续关注R2进展
1.4.1. 头部大模型最新进展
当前处于第一梯队的大模型分别为xAI的Grok 4、OpenAI的o3和o4-mini系列、谷歌的Gemini 2.5 Pro Preview 0605 Thinking、Anthropic的Claude 4和DeepSeek的DeepSeek-R1-0528。
7月10日,xAI发布了号称“世界上最强AI模型”的Grok 4(包括了单智能体版本和多智能体版本),其在Humanity's Last Exam、GPQA、AIME25、LCB(Jan-May)、HMMT25等多项测评中都超过了OpenAI o3、Gemini 2.5 Pro、Claude 4 Opus等模型。
Grok 4在超过20万张H100 GPU的超级计算机上训练完成,是Grok 3的两倍。同时,Grok 4训练量相比Grok 2提升了100倍,基于Grok 3的预训练模型,Grok 4在整个训练中有超过一半的算力投入在了强化学习的后训练中,远超Anthropic、谷歌的10%-20%的水平。在这方面,xAI也在奖励模型有效性和RL数据的大规模扩展取得了较多的突破。
此外,Grok 4在AI训练中原生地学会了使用工具,在HLE测试中,使用工具的Grok 4比起没有使用工具的Grok 4的能力提升超过了50%。
后续来看,Grok 4还将在图像理解能力和图像生成能力方面有较大提升。Grok 4目前基于xAI的第6版基础模型,后续还将训练第7版,重点解决视觉方面弱点。
1.4.2. DeepSeek:继续重点关注R2的进展
根据4月太平洋网相关新闻,DeepSeek计划于5月发布下一代AI模型DeepSeek-R2。R2总参数达到1.2万亿,基于华为昇腾910B进行训练,在FP16精度下达到512PFLOPS计算力,芯片使用效率高达82%,相当于A100的91%。在推理方面,R2速度达到320 tokens每秒,对于复杂逻辑推理任务上的准确率提升了83%。
5月DeepSeek未能如期推出R2,同时根据金融界报道,由于R2对训练数据需求更大,国内目前可供R2训练的数据质量不高,导致R2出现较为严重的幻觉问题,效果不及预期,使用率也从年初的50%下跌至3%。
后续来看,DeepSeek在R2推出和图形推理能力的实现都需要重点关注。
1.4.3. Meta开启AI人才争夺战,科技企业加快业务调整步伐
在Llama 4遇挫和多名核心员工离职以后,Meta在近期成立新部门“超级智能实验室”,并重点围绕高级推理、多模态系统、大语言模型基础设施、AI智能体等重点方向开启了AI人才争夺战。6月26 日,Meta 证实从OpenAI苏黎世研发中心挖走拜耶、科列斯尼科夫、翟晓华三位核心研究员,薪酬达到“亿元美金级”。
于此同时,科技企业裁员趋势明显。2025年微软和谷歌都已经进行了3次裁员,微软裁员人数约1.6万。一方面,企业在AI等技术的加持下,企业编程效率提升,对普通员工需求减少,另一方面,经济景气度偏弱和科技发展加快的背景下,企业有更强烈的业务调整和成本控制的需求,资源不断向AI等领域聚集。
1.4.4. 2025Q1 AI应用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豆包大模型日均 tokens 调用量已达到 12.7 万亿,较发布之初增长超106倍,是2024年12月15日4万亿的3.18倍。
根据智能超参数统计的数据,2025Q1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数量为505个,其中121个项目未披露中标金额,其余384个中标项目披露的金额约为24.67亿元,中标项目数量和中标金额同比都有9倍左右的增长。
2025Q1大模型在教科、通信、政务、能源领域都有较多的订单,但是相对而言政务行业订单金额却明显领先于其他行业。
1.5. 国产化:鸿蒙、CloudMatrix384超节点双重突破,EDA禁令加速国产进程
1.5.1. 芯片国产化进程持续深入,AI芯片企业步入集中上市期
2025年1-5月,我国集成电路在进口依赖度比例和出口在总产量中占比分别为80%(即国产化占比20%)和70%,都与1-4月持平。
2025Q1中国大陆已经退居英伟达第四大出口区域。其来自美国的收入占比为47%,较前一个季度提升了1 PCT;其第二大收入区域新加坡的收入占比从上个季度的15%回升到20%,需求还在快速释放;而与此同时,中国台湾超过中国大陆,成为了英伟达第三大收入来源区域,占比达到16%;其来自中国大陆的收入已经连续3个季度保持了55亿美元左右的规模水平,没有看到因为AI需求较为明显的释放效应,我们认为这其中仍有较大的需求受到了压制。
2024年AI芯片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根据IDC数据,2024年下半年,我国AI芯片国产化比率从上半年的20%进一步提升到了34%,提升趋势明显。
国内数据中心芯片厂商中,寒武纪、海光在经历过2023年增速放缓以后,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65.56%和52.40%,都实现了高增长。其中寒武纪2025Q1财报呈现业绩爆发趋势,收入同比增长4230.22%至11.11亿元,环比也实现了12.36%的增长,很好地印证了当前国产芯片和AI算力两大方向的算力需求。
2025年随着海光五号CPU和深算三号DCU的新品上市,海光四号芯片终端机的量产上市,海光在产品端迎来重要节点。与此同时,5月25日海光信息公告了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的事宜,这意味着在芯片国产化的大背景下,芯片和服务器等上下游深度绑定和推广应用的趋势更加明显。
同时,国内AI芯片企业也步入集中上市阶段。6月30日,沐曦与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得受理,将分别募集39亿元与80亿元。两家公司都还处于发展早期,研发投入带来较高的亏损。2024年沐曦营收7.43 亿元,净亏损14.09亿元;摩尔线程营业收入4.38 亿元,净亏损14. 92亿元。此外,燧原科技在2024年8月在发布了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壁仞科技拟2025Q3提交港股上市申请。
1.5.2. 鸿蒙电脑操作系统适配应用或超2500款,C端销售情况良好
继2024年10月22日纯血鸿蒙HarmonyOS NEXT发布以后,我们看到鸿蒙在2024年Q4的份额也有明显提升趋势。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4Q4鸿蒙以19%的份额继续位居国内手机操作系统第二名,较Q3提升了2 PCT,同时鸿蒙在全球继续占据4%的市场份额。根据Hehson财经4月15日报道,华为HarmonyOS NEXT已经取消了版本回退功能,这预示着手机系统的成熟度已经达到了大规模的商用标准,为整体鸿蒙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的突破。
继手机端的纯血鸿蒙推出以后,华为也在5月正式发布了鸿蒙电脑操作系统。5月8日鸿蒙电脑操作系统首次亮相,5月19日首款鸿蒙电脑搭载鸿蒙5.0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5月8日鸿蒙电脑有300多款应用完成适配,而到了5月19日这一数量提升到了1000多款,6月6日人民日报道鸿蒙电脑生态应用数量已经突破2000款,预计到6月底突破2500款(根据6月20日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5)。
由于微软对于华为的Windows授权许可在2025年3月到期,2025年4月开始华为笔记本预装Linux操作系统,但是用户可以自行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随着2款鸿蒙电脑的开售,华为笔记本也如同苹果Macbook一样走上了软硬一体的发展道路,用户开始正式使用鸿蒙电脑系统,部分没有适配的软件可以通过铠大师虚拟机切换到Windows场景。
由于鸿蒙电脑可以较好地满足轻办公需求,同时新品的轻薄体验较优,门店出现了明显缺货的情况,这意味着华为已经可以较好地实现C端的国产系统替代,加速推动PC端国产化比例的提升。
1.5.3. EDA:禁令暂时解除,但国产替代仍是大势所趋
美国对华EDA禁令解除。5月29日《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政府停止对华芯片设计软件(EDA)销售。7月2日,彭博社报道称,西门子发布声明,称在中国开展业务不再需要获得“政府许可”。
根据IDC数据,2024年我国EDA市场规模105.2亿元,楷登电子、新思科技、西门子EDA合计占据70%以上的份额。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我国EDA市场中楷登电子、新思科技、西门子EDA占比分别为32%、29%、17%,国产厂商中华大九天位居第四,占比6%,概伦电子位居第7,占比2%。
早在2023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表示华为芯片设计EDA工具团队联合国内EDA企业,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艺所需EDA工具,基本实现了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在芯片加快国产化的趋势下,国内EDA企业也受到国产化趋势拉动,维持较高增速。2024年华大九天、概伦电子的国内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23.4%和44.27%,芯和半导体也获得了150.38%的收入增长;2025Q1,华大九天收入增长9.77%,概率电子国内业务收入增长24.61%。
虽然EDA禁令解除,但是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政策的持续变化,我们认为进行国产EDA替换仍是大势所趋。
此外,华大九天对于上海芯和半导体的收购事宜终止,在当前局势下,被并购标的或迎来更大的议价权,给并购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同时,概伦电子在7月7日公告将募资并进行对锐成芯微100%股权和纳能微电子45.64%股权的收购,7月15日公告国资上海芯和创拟受让公司5%的股份。
1.5.4. H20恢复供应,国内服务器厂商将产生分化
GPU禁令松动,H20将继续销往中国。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将54家中国实体列入清单,包括了浪潮集团旗下6家公司、宁畅信息、中科可控旗下的服务器品牌Suma。4月16日,英伟达表示美国政府已经于4月14日通知公司,H20芯片未来在出口至中国时需要“无限期”申请许可证。7月15日,英伟达宣布美国已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
相比于此前预期的B30,H20性能更优,需求更强。6月3日,报道称英伟达将为中国研发B30芯片,其采用Blackwell架构,GDDR7显存,而非HBM,也不会采用台积电的先进封装技术,首度支持多GPU扩展,允许用户通过连接多组芯片来打造更高性能的计算集群。采用GB20X芯片,也就是RTX 50系列的芯片,其售价预计在65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间,远低于H20芯片的1万至1.2万美元。
此前因为禁令,服务器厂商销售主要依靠存货维持,后续将产生分化。2023Q3开始,浪潮存货增长速度持续加快,从2023Q3的25%增长到2024Q4的113%,2025Q1又继续增长了89%。与此同时,紫光股份存货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24Q3和2024Q4或受到收购新华三股份带来财务压力,增速放缓,但是2025Q1又快速增长了55%。
未来,国内AI芯片生态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禁令风险,服务器厂商业务也因而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1.5.5. 华为基于CloudMatrix 384的昇腾AI云全面上线
在2025年4月华为云生态大会2025上,华为发布了昇腾超节点CloudMatrix 384,并宣布已经在芜湖数据中心规模上线。
硅基流动联合华为云推出基于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昇腾云服务和高性能推理框架SiliconLLM,并基于此上线DeepSeek-R1昇腾云服务,在保证单用户20 TPS水平前提下,单卡Decode吞吐突破1920 tokens/秒(TPS),部署性能比肩H100。
从华为在5月昇腾AI开发者峰会上披露的数据来看:
(1)结构:CloudMatrix 384由384颗昇腾芯片、12个计算柜、4个总线柜组成,是业界最大的超节点,多个CloudMatrix 384可以组成十万卡级的Atlas 900 SuperCluster超节点集群;
(2)算力:可提供达300PFLOPS的密集BF16算力 ,接近英伟达超节点GB200 NVL72的两倍,总内存容量超出英伟达的3.6倍,内存带宽2.1倍,为大规模AI训练和推理提供了高效的硬件支持;
(3)部署:CloudMatrix 384已经在安徽芜湖、内蒙古乌兰察布、内蒙古和林格尔、贵州贵安部署,中国移动内蒙古移动和林格尔数据中心、中国联通呼和浩特智慧基地也都实现了CloudMatrix 384的上线,同时还拥有了Hehson、硅基流动、中科院、360、科大讯飞、面壁智能等客户;
(4)创新性:CloudMatrix 384应用了对等计算架构,而非传统以CPU为中心的冯诺依曼架构。超节点内用高速总线互联替代传统以太,通信带宽提升了15倍,单跳通信时延也从2微秒做到200纳秒,使得集群如同一台计算机般协同工作。不同于英伟达仅实现的GPU池化,CloudMatrix 384实现了NPU、CPU、内存、网络等所有资源的池化,从而进一步实现“一切可组合”搭积木式的资源调配组合。
(5)性能测试:CloudMatrix 384最适合MoE模型。在密集型LLama 3模型时,单卡性能达到132 TPS,是传统集群的2.5倍。对于通信密集型MoE模型,Qwen2-VL 72B单卡性能达到600 TPS,类DeepSeek千亿模型单卡性能达到750 TPS,都实现了传统节点3倍以上的提升。
5月30日,英伟达首次公开表示华为芯片技术已经达到H200级别,CloudMatrix的拓展能力甚至超过了英伟达最新一代Blackwell架构。尽管单颗昇腾芯片性能约为B200的1/3,但华为通过规模化设计,实现整体算力的跃升。在单颗芯片落后一代的情况下,华为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群计算补单芯片,来满足实用性的要求。2025年6月11日,华为发布了用于大模型训推的数字化风洞系统,实现小时级预演万卡集群方案,节省大模型训推过程的时间和算力的浪费。
1.6. 算力:我国积极推进算力互联互通
1.6.1. 2025年大规模智算中心或将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交付趋势
IDC业务2024年整体表现偏弱。从2024年来看,数据中心企业业绩整体表现不佳。仅奥飞数据、商汤、DayOne(主要布局海外)实现了较高的收入增速,光环和科华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出现下滑。万国、世纪互联都实现了盈利(万国的盈利主要源于DayOne完成B轮融资后,终止并入该公司的收益)。
AIDC业务需求快速增长,新进入者众多。根据润泽科技财报,可以看到其AIDC业务上架非常快,2023年上架当年就实现了12亿收入。2024年IDC业务面临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公司进行了旧数据中心的改造,导致IDC规模有所下滑,而AICD实现了21%的收入增长。由于公司2024年进行了部分AIDC业务计入方式的调整,从总额法变为净额法,因而实际AIDC业务增长应明显超过21%,同时按照金额法计入收入以后,公司AIDC业务毛利率51.75%,明显高于IDC业务同期47.53%的毛利率水平。商汤科技的AIDC业务在2024年增长了50%达到了16.5亿元,总运营算力达到23EFLOPS,较上年12EFLOPS接近翻倍。
传统IDC竞争加剧。科智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传统 IDC 业务市场规模为 1,583 亿元,同比增长 8.7%,增速缓慢,传统低功率数据中心需求持续白热化。
2025Q1来看,3家IDC企业中,润泽科技和奥飞数据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数据港净利率增速回升明显。
在新一代智算建设和需求方面,2025年润泽科技和奥飞数据都有相对于自身较大的算力投放计划,万国数据也在2025Q1获得了单笔高达152MW的大规模订单。由于超大规模客户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交付至少50MW的IT容量,预计2025年将有较为明显的大规模智算中心集中交付趋势。
1.6.2. 2025Q1国内科技厂商资本开支出现环比下滑,增加了市场的担忧
从海外市场来看,2025Q1,美国5大科技厂商的资本开支再创新高,总计达到742.09亿美元,同比增长64%,较2024Q4略有下滑了2PCT。其中Meta以102%的增速领涨,或主要源于DeepSeek开源的冲击;亚马逊以74%的增速位居第二,苹果以54%的增速名列第三,微软53%的增速,较上季度下滑了9 PCT;谷歌增长43%,表现最弱。
Meta增加了全年AI业务的资本开支计划,微软和谷歌资本维持较强的投入计划。微软Q2的资本投入绝对额会比本季有所提升,2026财年资本支出会继续增长,只是同比增速会放缓。谷歌仍预计投资750亿美元。Meta下调了2025年全年总支出的预估范围,从1140亿美元至1190亿美元之间下调到1130亿美元至1180亿美元之间,其中用于生成式AI以及核心业务方面的投资范围从600亿至650亿美元之间上调到640亿美元至720亿美元之间。
从国内市场来看,Q1阿里、腾讯的资本开支均呈现环比明显下滑,增加了市场的担忧。腾讯Q1资本开支274.76亿元,同比增长91.4%,环比下滑24.9%,整体位于较高水平。阿里Q1资本开支246.12亿元,同比增长120.7%,环比下滑22.5%。百度Q1资本开支28.69亿元(不含爱奇艺),同比增长42.3%,环比增长24.09%,还没有超过2023Q4 36.41亿元的峰值水平,投入相对保守。随着H20的禁令解除,阿里、腾讯、字节或将加大资本开支和芯片采购。
1.6.3. 云计算市场总体呈现加速增长趋势,但是行业集中度仍在下降
2024年下半年,我国云计算业务见底回升。根据IDC数据,2024H2我国公有云业务收入24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72%。继PaaS、SaaS的增速在2023H2见最低点以后,IaaS增速也在2024H1出现阶段性低点5.2%,2024H2重回两位数增速至14.4%。
2024年下半年的市场格局来看,IaaS和PaaS前五大厂商的份额分别同比下降了1.0和0.9 PCT,算力资源的广泛建设,带来了市场集中度的持续下降。
从厂商业绩来看,阿里云和金山云收入增速都从2024Q1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善趋势。其中2025Q1阿里云收入增速达到了18%,较上个季度提升了5PCT,继续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随着生成式AI的加速发展,生成式AI IaaS市场加速发展,而非生成式的AI IaaS市场呈现缩减态势。根据IDC数据,2024H1 我国生成式AI IaaS是同比增长203.6%至52亿元,而同期非生成式AI IaaS同比减少13.7%至37.1亿元。在生成式AI IaaS市场的竞争格局方面,阿里通过在2024年快速调整市场策略,份额超过字节跃升行业第一。字节、商汤位居行业前三,华为超过百度、腾讯位居行业第4,运营商大举发力智算市场,中国电信步入行业前5。
1.6.4. 液冷:国标即将发布,冷板液冷进入快速发展期
液冷作为数据中心新兴的散热解决方案,虽然在AI带来的高算力需求下蓬勃发展,但是在数据中心渗透率仍不足10%,且以冷板液冷为主。相对于浸没式以及喷淋式液冷技术,冷板式液冷对原有风冷机房以及风冷服务器的改动较小,因而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液冷技术。
在冷板液冷方面,由于行业内尚没有统一的国家级标准,目前仍以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主。定制化方案带来验证成本高,原料差异化程度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了冷板液冷市场毛利率呈下行趋势(叠加上下游企业数据中心散热市场)。当前,液冷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首批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系统技术规范》、《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机柜通用规范》即将发布,国内首个液冷部件国标《信息技术 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用液冷部件技术规范》也在起草中,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在浸没式液冷方面,目前主要用于超算中心,具有高定制化特征。曙光数创作为国内唯一实现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企业,在2024年推出了第三代C8000浸没液冷解决方案,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至750kW以上,为未来算力芯片性能的持续提升和数据中心更高的节能需求提供了技术储备。
随着产业链发展逐渐成熟,在一定规模情况下,冷板液冷初始投资已经低于风冷。只考虑初始投资情况下,在单机柜功率不超过10kW时,采用风冷相对经济,一般认为单机柜20kW是风冷可解的散热极限;单机柜在10-100kW的数据中心,采用冷板液冷较为合适;单机柜功率超过100kW的数据中心采用相变浸没液冷更经济。和英伟达GB200 NVL72一样,华为在CloudMatrix 384中也应用了液冷技术,这意味着国内外最先进的超节点都步入了液冷技术的范畴,随着计算密度的进一步密度提升,浸没液冷方案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1.6.5. 算力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中
在东数西算实现算力节点和数据枢纽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中国算力网的建设也在持续展开,意图将西部的算力通过网络高效输送到东部,将分散在各地的算力资源进行连接,实现跨区域调度和使用,更好地解决当前各地算力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提升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最终建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让用户使用算力时像用电一样方便。
鹏城实验室牵头了“中国算力网”研究计划,2022年6月,一期工程智算中心正式上线,跨领域纳管了20多家公共智算中心,汇聚算力5EFLOPS。2023年10月,由韶关市和鹏城实验室共建的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调度中心上线,是我国算力网项目的首个区域级资源调度中心。
5月17日,信通院与三大运营商联合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的建设,并发布了《算力互联网架构1.0》。
5月30日,工信部印发了《算力互联网互通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建设算力互联网,逐步培育形成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市场”。根据行动计划,到2026年,我国将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推广新型高性能传输协议,提升算力节点间网络互联互通水平;建成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推动算、存、网多种业务互通,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算力供需调度;开展算力互联网试验网试点,赋能产业普惠用算。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逐步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
在中国算力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挑战主要包括:(1)核心算力的供给;(2)高通量、大宽带、低延迟的网络,预计实现东数西算所有集群节点100Tbps低延时直连通信;(3)算力调度挑战,分布式实现超算、智算、云计算等多种算力在云网的调度,最终实现异构算力混合跨地域共享;(4)零排放算力。
2. 新闻与公告
6月10日消息,在中美高层于2025年6月5日晚进行直接通话之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访问权限出现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多位中国本土IC设计工程师近日证实,此前因美国出口管制而长期无法访问的两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平台——新思科技的“SolvNetPlus”技术支持系统和Cadence的客户支持门户,已于近期悄然恢复访问权限。(消息来源:中自网)
6月11日中科曙光公告:海光信息为吸收合并方,中科曙光为被吸收合并方,即海光信息向中科曙光的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交换该等股东所持有的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科曙光将终止上市,海光信息将承继及承接中科曙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海光信息因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所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流通,换股比例1:0.5525。另外,海光信息拟采用询价的方式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交易0旨在实现海光信息在芯片领域、中科曙光在整机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技术积累、团队和资金能力、供应链和市场资源等资源上的互补和深度融合,以资源融合反哺技术突破,以产业链协同提升产业链韧性,以龙头企业带动加速算力产业生态环境构建,提升与国际龙头企业的同台竞争能力,回报资本市场投资者,助力我国算力产业健康发展。(消息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6月15日,彭博社报道指出,台国际贸易局已将华为和中芯国际及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单,进一步阻断中国大陆取得发展先进科技所需的芯片相关产品和技术。不过并未正式对外宣布。根据其所谓的法规,任何台企必须经过台当局批准,才能像这份名单上所列的公司运送任何产品。因此这次将华为和中芯列入管制名单,可能会一定程度地切断这两家中国芯片产业巨头取得台湾先进半导体技术、材料、设备和产品的管道。(消息来源:EETOP半导体社区)
7月3日消息,随着英伟达GB200量产进入高峰,下一代AI服务器芯片GB300也即将于2025年下半年上市。广达电脑资深副总暨云达总经理杨麒令表示,GB300目前按照计划进行中,正在测试并与客户进行验证,预计9月出货。(消息来源:财联社)
7月9日,国产EDA大厂华大九天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这也意味着,华大九天收购另一家国产EDA厂商 —— 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的交易正式告吹。(消息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3. 河南计算机行业动态
3.1. 河南计算机行业要闻
6月15日,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四部门联合发布了2025年河南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立项文件,对首批成功揭榜的5个项目予以立项,纳入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首批“揭榜挂帅”项目聚集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现代食品等重点领域,强化我省重点产业链创新需求;资金规模大,单个项目揭榜金额均超2500万元,最高达6500万元,揭榜协议金额近2亿元,省财政支持经费预计达8000万元。(消息来源:河南日报)
6月24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河南省第一批数据企业名单正式公布,共有179家数据企业上榜。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我省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维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数智强省建设,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征集认定河南省第一批数据企业的通知》,提出要建立我省数据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一批生态带动和产业引领力强的数据企业,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经企业申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现确定179家企业列入河南省第一批数据企业名单并予以登记入库。企业类型包括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服务、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基础设施等六大类。(数据来源:大河网)
6月28日,2025年第二季度河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现场开工项目19个,包括了驻马店市电子科技产业园年产600万件智能工具产业园项目、焦作孟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项目等。(消息来源:河南日报)
6月27日,记者从省计量院获悉,我省首份地理信息数据质量认证报告出炉。这是省计量院在今年6月18日获得全省唯一的、具备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交易质量评估认证资格以来出具的首份报告和实践案例。(消息来源:河南日报)
7月3日18时,下班晚高峰。在鹤壁市淇滨区兴鹤大街,搭载着雷达传感器的智慧合杆正将实时车流数据传向云端,红绿灯配时将会根据通行需求实时调整,实现了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5.5万个智能终端就像城市的‘数字神经元’,实时数据融合33类AI算法,可实现全方位感知城市状态,形成物联、视联、数联、智联‘四联’的城市数据体系,推动城市治理向智能化的‘智能预判、主动响应’转变。(消息来源:河南日报)
3.2. 河南计算机行业数据跟踪
电子行业增速减慢。5月份,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0%,比上月回落6.0个百分点。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带动下,全省限额以上单位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1.7倍、1.6倍、86.1%。5月电子计算机整机18.59万台,同比增长5.4%。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1-5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8%,比1-4月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倍。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3.3. 河南上市公司行情回顾
6月,6家河南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以上涨为主。6月河南5家计算机公司中3家实现上涨,其中众诚科技上涨18.21%,新开普上涨10.70%,捷安高科上涨8.12%;下跌个股中,天迈科技下跌2.08%,恒拓开源下跌3.87%。
4. 投资策略
4.1. 行情回顾:在经历了连续3个月调整后,6月行业开启上涨行情
6月计算机行业结束连续三个月调整,明显跑赢大盘。6月中信计算机指数上涨了8.39%,跑赢上证指数5.49 PCT,跑赢创业板指数0.37 PCT,跑输沪深300指数5.89 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7。
4.2. 估值:行业的估值位于历史均值之间
行业的估值位于历史均值之间。根据Wind数据,2025年7月16日中信计算机行业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估值为50.78倍,创业板估值37.44倍。行业近1年、3年、5年、10年的平均估值分别为45.23倍、43.56倍、47.50倍、52.07倍,当前估值仍然位于历史均值水平之间,但是不断接近10年均值水平,近3年最高点58.79倍和最低点29.69倍。
4.3. 行业观点与投资建议
2025年1-5月软件产业增速持续上升。2025年1-5月软件业务收入5.58万亿元,增长11.2%,较1-4月回升了0.4 PCT,利润总额6721亿元,增长12.8%,高于收入增速1.6 PCT。
重点关注子行业的主要数据和动态包括:
(1)AI:7月10日,xAI发布了号称“世界上最强AI模型”的Grok 4,其在多项测评中都实现了领先,其训练量相比Grok 2提升了100倍,在整个训练中有超过一半的算力投入在了强化学习的后训练中。在Llama 4遇挫和多名核心员工离职以后,Meta在近期成立新部门“超级智能实验室”,并重点围绕高级推理、多模态系统、大语言模型基础设施、AI智能体等重点方向开启了AI人才争夺战。
(2)国产化:国内AI芯片企业也步入集中上市阶段,6月30日沐曦与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得受理,华为基于CloudMatrix 384的昇腾AI云全面上线。鸿蒙电脑生态应用数量6月6日突破2000款,6月底预计突破2500款,门店出现了明显缺货的情况,意味着华为较好地实现C端的国产系统替代。美国对华EDA禁令解除,概伦电子股权收购事宜持续推进,同时国资上海芯和创拟受让其5%的股份。GPU禁令松动,H20将继续销往中国,将加速服务器行业分化。
(3)算力:英伟达下一代AI服务器芯片GB300即将于2025年下半年上市。随着H20的禁令解除,阿里、腾讯、字节或将加大资本开支和芯片采购。和英伟达GB200 NVL72一样,华为在CloudMatrix 384中也应用了液冷技术,这意味着国内外最先进的超节点都步入了液冷技术的范畴。5月工信部印发了《算力互联网互通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建设算力互联网,逐步培育形成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市场”。
给予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近期美国对我们的科技禁令整体呈现出放松势头,EDA和H20接连松绑,但是长期来看两大领域的政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仍将持续。国内外对比来看,近期在AI领域,国外科技企业的进展更为明显,而国内因为R2发布预期落空后,总体创新驱动力减弱。Meta的AI人才争夺战,则将科技企业的AI发展热潮推向顶峰。仍然继续看好近期行业市场表现,建议积极关注EDA企业华大九天(301269)和有大规模智算中心交付计划的润泽科技(300442)。
5. 风险提示
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下游企业削减开支;半年报业绩的不确定性。
证券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本人任职符合监管机构相关合规要求。本人基于认真审慎的职业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独立、客观的制作本报告。本报告准确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对报告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
重要声明:
下一篇:陕西省教育考试院最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