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戴先任
近日,“男子6万元租住进甲醛房”登上热搜。在租赁市场上,这种甲醛房也被称为“串串房”,即将老旧的毛坯房用廉价材料简单装修后,经过“美颜”处理,以较高价格出租。
甲醛在200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一类致癌物。出租房存在甲醛超标问题,早已是出租房市场顽疾,成为威胁租客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隐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同时现行法律法规对房屋装修后多长时间才能出租以及房地产经纪机构的房屋空气净化处理及健康保障等都没有规定,对建筑商、装修商、家具商也就形不成约束力。而租客要起诉并要求赔偿,还要认定空气质量与身体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租客要出具空气质量检测报告等,维权难度较大,这让不少租客选择放弃维权。
因此,要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装修房、出租房的空气质量标准,填补制度漏洞。同时,要明确执法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二手房交易市场。还有必要将监管前置,如设立统一的租赁房源信息平台,要求所有房源必须经过严格审核、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挂牌出租,把问题“串串房”拦阻在房地产市场之外。还要畅通消费者的维权渠道,降低他们的维权成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对全新装修的出租房、出售房多一些警惕,如在租房或买房时,要能对房屋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同时也要保留好相关证据,一旦权益受损,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