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7月18日,记者从丰台区获悉,该区31个街区控规单元全部通过区委、区政府审议,历经两年多完成街区控规编制全覆盖,构建起“总规—分区规划—街区控规—项目实施”的全链条体系,探索出一条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共治凝聚城市共识的新路径。
街区控规,即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是给每个街区画好“施工图”——向上落实城市总规和分区规划的目标任务,确保不走样,向下对接具体项目和街镇需求,保证实用管用。
街区控规获批后将成为对具体实施作出安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例,我们抓住地铁1号线支线建设的契机,围绕多个站点展开一体化设计。”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丰台分局副局长谯贇介绍,双轨换乘的张郭庄站,规划打造为社区会客厅,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交流与活动空间;王佐站则充分结合滨水景观资源,规划建设花园消费场景,助力河西地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这种对轨道交通站点的精心规划,不仅提升了交通便利性,更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规划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落地实施上。丰台区在控规实施过程中,聚焦民生需求,从多个维度扎实推进项目落地。以大红门地区为例,每个街区内规划构建街区、社区、便民三级联动的家园服务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同时,在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中,注重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方庄街道在城市更新中,同步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与街区控规,针对“体检”发现的问题精准施策,通过“区街联动”机制,创新规划实施路径,动态储备实施居住、设施、公共空间、产业四大类40余项更新项目,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长辛店老镇在更新改造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划定6类90组物质文化保护要素,梳理精神记忆地标,同时保留长辛店大街重要林荫景观,打造沿周口店路和京广铁路的两条绿带,让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点发力领域,北京西站地区通过一系列缓堵举措,如南广场开辟大巴接驳区、打通断头路、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人流量等,极大地提升了旅客出行效率。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南北广场的落客区设置,打造站城融合的活力中心和公园城市枢纽。
丰台区控规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协同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政策层面,市区联动,建立健全城市更新专项小组,出台相关政策,为规划实施提供政策保障。例如,在方庄街道城市更新中,将控规编制单位、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单位、项目策划单位及大产权单位整合,组建城市更新专班,解决主体多、资金难等问题,推动城市更新项目顺利实施。
“我们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实施项目库和全区规划‘一张图’,实时监测规划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规划实施评估提供支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规划实施路径,确保规划始终贴合城市发展需求。”谯贇介绍,通过精准统筹规划、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创新协同治理模式,丰台区的控规实践正逐步实现着城市功能的优化升级、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丰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