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烧烤有两种调料,刷酱或“老三样”:盐、辣椒、孜然面,经典部位也有“老三样”:腰子、肉、排骨。对肉和师傅的手艺要求极高。
-风物君语-
冰峰,霸气外露
凉皮,最是难够
且看西羊市,谁人情愿消瘦
来来老板,再来一把烤肉!
我要在Xi呆多久才能吃到这里所有的小吃?
有人说呆了三天就去吃春发生的葫芦头,西羊市的肉夹馍,洒金桥的肉丸胡辣汤,最后去陕西捡三个,尝尝冰奶酪的咸甜味杂。
陕西皮卡不仅有陕西特有的水果味,还有妙不可言的油辛味、黑醋味和一碗冰淇淋,能让你感受到“口味不均”。图形/蠕虫创意
待一周,准备被碳水和牛羊肉.轰炸一年后,你几乎可以开始自己做西安小吃地图——了。
麻酱酿皮红豆粥,炒凉粉配炸元宵,哪个赛季最适合他们?只有当你在这里生活多年,走遍了狭窄的街道,你才能找到最适合你口味的“Xi安”。
麻酱炒凉粉和发酵皮,他们最好的CP是什么,等你来Xi安一探究竟。图/视觉中国
从来西安只有一个,但西安的美食地图却有无数地点,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和无数的事物。不知道零食是Xi安做的还是Xi安做的。
# Xi人吃肉有多软?
黄土高原滋养了从农耕到读书流传下来的中国,也孕育了与马拴在一起的戎狄。在“一母同胞”的西北五省,向西越远,越能感受到苍茫的天空和野草,越看不到塞北的牛羊风光。
牛羊的“能见度”越高,自然也“肉”得越纯粹。
作为西北五省最东端的“核心”,中原王朝老式的“帝都”,Xi安人吃肉,这对于游牧民族吃肉喝酒来说不那么豪迈,但更为悠哉悠哉3354突出一个软烂口感。久矣。
铁板上诱人的腊牛肉粉色,秘诀就是加一点红曲粉。图/视觉中国
在任何时候,方上的腊牛肉都是探亲访友的“硬通货”,也可以称为“西安人诱捕器”.每逢节假日,Xi人要么排队买腊牛肉,要么排队买腊牛肉.
要说腊牛肉的味道有多独特,其实只是一种简单的咸香味,Xi腊牛肉,的主要味道是“稀糊”,摸起来软软的牙齿都碎了,充满了肉香味,就像把牛肉抱在嘴里一样。
最“妈妈看打架”的吃法,拿着一块牛蒡肉,顺着它的纹理撕开。图/视觉中国
笼笼肉夹馍,Xi是伊娃最喜欢的早餐。爱用叠字的Xi安人给笼肉起了一个很软很可爱的名字,不像本身那么软:糯米粉和五花肉丁混合在一起,在笼中蒸熟。
软上加软。
' />
▲ 笼笼肉夹馍,咬一口,热气腾腾,油润软绵,吃的是一种烤肉串给不到的治愈感。图/视觉中国
西安小酥肉 ,不同于干炸的川式酥肉,要先炸再蒸,油汪汪的肉汤浸润炸过的牛肉,连汤带水地装进大碗里,“干肉人”终于能体会一把西北大口吃肉的豪迈。
西安小酥肉的绝配,莫过于一勺辣子,几把葱花,当然还要有一瓶最百搭的冰峰!
▲ 缠绵酥软,香而不腻,你能干几碗饭?图/视觉中国
关中西安麦“小吃”,有几副面孔?
八百里秦川,赋予赳赳老秦坚韧不屈的性格, 关中人对小麦的热爱,早已刻进了DNA。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土壤,孕育最优质的小麦,这里“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几代关中汉恪守“耕读传家”的祖训。
作为关中的核心,在西安,没有一捆小麦会被浪费。
▲ 关中平原东南部的金黄麦田。图/视觉中国
大片大片金黄麦海,让一种叫做 “麦客”
的职业应运而生,他们“逐麦而来,逐麦而走”,帮助别人收割麦子赚钱。雇主们往往招待他们一份裤带面配蒜的“麦套餐”。而
这碗裤带面,也就是西安最管饱的“小吃” !
▲ 麦客工作强度非常大,雇主招待他们的“麦套餐”通常是一大碗裤带面配一头蒜,解馋又顶饥。图/图虫·创意
关中麦 丨做成面好吃
在西安当之无愧的“小吃”,著名的 “大碗宽面”
,就是来自杨凌的蘸水面:一块面团被抻得薄而宽,白而亮,搭配新鲜的绿叶菜,一青二白,在面汤中团圆,生姜、大蒜泥、油泼辣子,再加上鲜醋和炒熟的西红柿和鸡蛋,是碳水沉沉的满足感。
蘸水面与西安人热爱的 “油泼三合一” ,无论从配料到做法都有类似,吃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情,两种意境。一个是 原汤原食
,吃的是滋润和熨帖,另一个,每一根面都浸满油光, 蒜香、辣香、肉香三位一体 ,是香的N次方。
▲ 油泼三合一。油泼辣子、肉臊和西红柿炒鸡蛋,西安人全都要。图/视觉中国
关中麦 丨做成馍更好吃
同样的关中麦,除了被做成大碗宽面,也可以被做成 烧饼、锅盔 ,成为肉食的搭配。这块面从主角变成配角,但却是无法被忽视的“最佳助演”。
在“馍省人”用馍夹一切的世界里, 腊汁肉夹馍
的地位毋庸置疑。就像天津人无法忍受“五颜六色”、夹辣条的煎饼果子,激怒一个西安人,最好就是往他/她的腊汁肉夹馍里夹青椒和蒜。
▲ 腊汁肉夹馍。图/视觉中国。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乃文学正宗,陈年老汤久煮慢炖,酥烂绵软,酱香十足的腊汁肉,配上大名鼎鼎的 “白(béi)吉馍” ,
咬一口,又脆又松软,肉汁和油水一起渗进雪白的馍里。无须多言,这是西安夹馍届的正统。
▲ 制好的白吉馍形似“ 铁圈虎背菊花心”, 皮薄松脆, 内心软绵。图/视觉中国。
如果 腊汁肉夹馍 吃的是地道纯粹,那 蛋菜夹馍
吃的就是多重口感和层次。有鸭蛋黄的油润咸香、煎鸡蛋的焦香绵密,在唇齿间留下沙沙的口感,秘制酱料微甜,伴随花生米和玫瑰大头菜的脆爽,这种奇妙的口感被推上一个又一个巅峰。蛋菜夹馍,这种“发于畎亩”的街头小吃,看上去像是胡闹的混搭,却让人
第一口咬下去就惊艳 。
▲ 咸蛋黄和煎鸡蛋堆成两座金色“蛋塔”。丰富的配料把馍馍塞得鼓鼓囊囊,难怪有句话说,“不要和馍省人说话”,他们在忙着吃夹馍呢!图/图虫·创意、汇图网
除了夹馍宇宙,西安的泡馍,也能“自组一个宇宙”, 经典的牛肉泡馍、羊肉泡馍,极具西安特色的葫芦头、三鲜煮馍,还有加番茄、鸡蛋,煮到只剩一口汤的小炒。
除了这些,有关“掰馍”的规矩,“水围城”和“拔干”的讲究,也够每个老西安跟你唠一壶。
西安人爱吃蒜,爱吃辣,但这两样如果再同咸鲜的泡馍搭配,似乎过于“重口味”,聪明的西安人给蒜来了个简单的变身: 糖蒜
,不仅清爽解腻,酸甜爽脆的口感,感觉还能再多“咥”一碗!
▲ 糖蒜和泡馍的搭配,相传是清代满族人吃东西时喜欢随身携带糖蒜,大家发现泡馍和糖蒜搭配在一起很好吃,慢慢演变成泡馍馆免费送糖蒜。图/视觉中国
看上去质朴的泡馍,背后不仅是店家 久久为功 的用心经营,还有多种 民族智慧 的碰撞。
西安版“甜蜜蜜”
西安人偏咸口,爱吃辣,吃蒜。不同于一山之隔的成都,讲究复合型的调味,西安小吃的特点是 “个性鲜明”
,每一种小吃都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味道。在所有五味中,最能立刻带给人幸福感的甜, 在西安,被放大加强再升级。
▲ 火晶柿子,西安人甜蜜蜜的味觉密码。图/视觉中国
不像江浙浓油赤酱的甜、东北“洋火不行”(洋火,西安方言,意为洋气)的甜。 西安人吃甜,是在吃甜本身。
盛名在外的 火晶柿子 ,如同小小的橙色灯笼,尝起来像一包蜜,若是做成 黄桂柿子饼
(也叫柿子糊塌),咬下去没有别的感觉,就是一口扎扎实实,让人眼冒金星的甜。
▲ 黄桂柿子饼。图/视觉中国
糯米凉糕 浇上蜂蜜、玫瑰酱、桂花酱,简单的甜品也做出秦人“弃置迤逦”的豪奢。冰凉、雪白、甜蜜,和冰酪一样适合夏天。
除了搭配玫瑰蜂蜜,糯米的绝配还有红枣、红豆,蒸成一锅热气腾腾的 甑糕
。枣肉已经把糯米染成红褐色,一口下去,满满的甜香馥郁。冬天的早晨,让心和胃最先感受到温暖。
▲ 蜂蜜凉糕、糯米凉糕、甜糕......是的没错,都是我!图/视觉中国
在西安,太多小吃声名在外 ,历史经已百年,它们或许触手可得,随处可见,亦成为西安的一笔一划。没有一个小吃能代表西安,是它们
共同代表着西安大宴四方宾客。 西安人依然这样生活,听着秦腔,看场大戏,最后再来一杯不醉人的稠酒, 依然与俗俯仰,也依然白雪阳春。
▲ 古老的西安依然年轻。图/视觉中国
\- END -
文丨sz
编辑 | sz、苹果
你去西安“咥”什么?
快在评论区留言,借大家抄抄~
> 我是风物君,一个立志吃遍全国的小吃货,关注我并私信666,可领取一份全国风物旅行指南,带你一起逛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