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馨和雅苑小区居民
向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反映
小区旁边有个24小时开放的公园
去年升级之后增添了一些儿童游乐设施
今年夏夜成了亲子游乐场
各种喧闹声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多
严重影响到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公园升级改造
变身亲子乐园
陆先生住在小区6号楼的3楼,南面阳台正对着公园,是受噪声污染最严重的楼栋之一。“一到晚上都不敢开窗,就算是关紧窗户拉上窗帘,各种喧闹声、尖叫声还是会穿透到房间,让人心烦意乱,根本无法休息。”陆先生无奈表示。
陆先生讲,这些变化主要从公园改造之后开始发生,之前小区旁边的这座公园只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社区公园,只有休闲步道等简单设施,平时居民在里面散散步、遛遛狗什么的,客流也不多。在去年大概9月份的时候,公园进行了升级改造,新装了路灯,种了各种绿植,还新建了很多儿童游乐设施,包括攀爬架、滑滑梯、沙坑等。“这些游乐设施一装,马上吸引了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玩耍,白天也就算了,晚上就变得特别吵。”陆先生诉苦道,尤其到了暑假,每天晚上公园游人很多,很多小朋友一直喧闹不停,一般都要玩到九十点钟才消停。
不仅仅是噪声无法忍受,居民们还抱怨,公园内安装的路灯都是太阳能灯,光线非常刺眼,晚上通宵亮灯无法关闭,这也为超时游园提供了便利,还造成光污染。还有沙坑里都是细沙,儿童奔跑玩耍时会造成扬尘。
沙坑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前来玩耍夏夜持续喧嚣
居民饱受折磨
接到居民反映,记者在夜间来到现场调查。刚到达馨和雅苑小区门口,就已经听到一阵阵的儿童喧闹声。记者循声走去,公园就在小区隔壁,入口处信息牌介绍公园名为“智趣园”,面积近6000平方米,场地以“益智”“童趣”为主题,营造家门口的亲子活动场地。
智趣园介绍走进公园,一片喧嚣。尽管记者到达时已接近晚上9时,但夜幕笼罩下的公园依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群最集中的地方是儿童游乐区,四周竖立的路灯光线非常明亮,将游乐区照得灯火通明。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沙坑中打闹追逐,在攀爬架、滑梯上爬上爬下。孩子们嬉笑玩耍中,时不时传出兴奋的尖叫声。此片游乐场也是距离小区6号楼最近的区域,直线距离不到百米。记者使用分贝仪测量发现,最高分贝值达到87分贝,平均分贝值近70分贝,环境为“吵闹”。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小区旁边所在区域应划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即“居住与商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根据标准要求,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限值为“昼间60,夜间50”。
噪声测量显示最高87分贝居民们还反映,因为每天晚上在园内游玩的大人小孩人数众多,还产生了许多连锁反应:不少商贩也来到公园摆摊,售卖食品和玩具,垃圾随地乱扔、电瓶车乱停放,对公园环境造成影响,也有不少安全隐患。在现场,记者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电瓶车在公园步道上随意穿行,与追逐嬉闹的儿童擦身而过,现场也无人制止,让人捏了一把汗。还有摊贩散去之后,地面残留一地的零食包装袋和餐巾纸,无人清理。
多重矛盾凸显
管理如何平衡
对于公园产生的各种扰民问题,小区居民也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要求进行整改,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公园也制定了游园公约,但收效甚微。记者看到,在公园入口处张贴的“浦江镇公园绿地24小时开放管理公约(试行)”中,明确规定夜间休憩时段(21:00—翌日7:00),推荐以散步、纳凉等相对安静的休闲活动为主,不得开展有声娱乐活动,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还规定,除老年人、残疾人、婴儿专用车和特种车辆外,各种车辆未经允许不得驶入园内。很显然,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游园公约一方面是小区居民对安静休息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亲子家庭夜间游玩的需求,如何达到两者的平衡,考验的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小区居民呼吁,希望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噪措施,降低夜间灯光亮度,限制夜间游玩时间,降低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对于居民诉求,属地浦江镇相关部门回应称,目前已经在滑梯设施外面安装隔音板减小噪声,将沙坑的细沙换成粗沙减少扬尘。同时,调暗灯光的灯光罩正在制作中,预计一周内完成,后续相关职能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管理。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李晓明
志愿者:银然
编辑:李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