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你见过用纯陨铁打造的“金箍棒”吗?今天,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在上海天文馆开幕,将持续至11月18日。此次临展分为“天机启卷”“神兵破界”“星石有音”三个板块,从现代科学、神话传说、历史记录等多个视角展示陨石及其相关器物,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思维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多维体验。
陨石文化展的一件重要展品是还原《西游记》记载、按原著描述打造的“纯陨铁金箍棒”。这根重13500克的“金箍棒”由棕色铁陨石制成,呈现陨铁独有的金属质地。棒身采用苏州云纹精雕工艺,与维斯台登纹(一种存在于铁陨石中的特殊纹理)相得益彰,尽显神器撼世锋芒。
“纯陨铁金箍棒”在陨石文化展上亮相。
名为“万籁寂”的陨石编磬装置也引人关注。这套乐器由20片精研陨铁切片锻造而成,安装在20个中国古代神兽的脊背上。从外观看,与其说是一套编钟,更像一组精美的神兽雕塑。敲击陨石编磬,其声效时而铿锵,时而绵长。“万籁寂”演奏每半小时播放一次,每次约三分钟,让参观者聆听来自宇宙的乐音。
“万籁寂”陨石编磬装置奏出来自宇宙的乐音。
除了陨石器物,观众还能看到很多珍贵的陨石原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介绍,最值得关注的是南丹铁陨石。这块铁陨石是我国唯一既有文献记载,又有实物留存的古代陨石。1516年6月7日,南丹铁陨石坠落在广西南丹县里湖至瑶寨乡一带,重达800千克。由于其重量极大,引发了陨石雨,据明朝《庆远府志》记载,当时从天而降的陨石雨“蜿蜒如龙蛇,闪烁如电”。
明朝坠落在广西的南丹铁陨石。
此次展览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体验,观众可从不同角度切身体验陨石的形、色、味等特点。展览设立了可供触摸的陨石实体,给予观众近距离观察铁陨石维斯台登纹、亲手触摸“纯陨铁金箍棒”的机会。主办方还通过精美的文创产品,将陨石味觉和嗅觉实体化,让观众把星空记忆带回家。
在上海天文馆开馆4周年来临之际,馆方今天发布了2025夏季天文嘉年华暨临港新片区“商旅临距离”系列活动。据介绍,馆方围绕分众教育体系设计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包含青少年科学诠释者“我的宇宙展台”、星空音乐会、陨石挑战赛、第八届全国天文创新作品大赛、英仙座流星雨直播等17项品牌活动。
此外,上海天文馆推出了全新原创球幕星空音乐片《太阳颂歌——光之交响》。该片以一种宏大叙事的结构将地球、太阳、宇宙以及生命、永恒等主题融会贯通,并结合球幕影院的特性,以影像与音乐的深度融合,为观众营造出遨游宇宙的沉浸式体验。
原标题:《去上海天文馆触摸“纯陨铁金箍棒”,近观明朝南丹陨石!陨石文化展开幕》
栏目主编:黄海华 图片来源:赖鑫琳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陆天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