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湘潭发布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10年再度召开,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擘画新蓝图。“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被列为七个重要任务之一,落实这一任务,关键在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以及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守护城市根脉,留住“记得住乡愁的灵魂”。城市,是凝固的历史、文明发展的空间、现代化建设的载体。每座城市有自身的山水格局与人文肌:山城巍峨、水都钟灵,皆需“见山见水”,方能守望乡愁、涵养文明。
历史文脉是城市的记忆密码。北京前门老胡同、天津古文化街、广州永庆坊、山西平遥古城、苏州平江路……这些古街古建,是岁月的见证。古镇建设应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技艺、历史的故事得以延续,让市民和游客在这些地方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生发对城市的热爱和对文明的敬畏。
人文地理是城市的个性标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避免千城一面,就要尊重和挖掘城市的人文地理差异。比如,依山傍水的城市,就可以依托山水脉络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而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就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现独特的风情。让城市在发展中保留自己的个性,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从而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自然景观是城市的生态瑰宝。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保护城市河湖水系、湿地和水环境,合理打造生态公园等城市景观,让自然之美滋养文明之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厚植文化软实力,涵养城市文明气质。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也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源泉。通过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以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用文化活动培育文明。办好文艺演出、文化展览、读书讲座等,让市民在参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深化“礼让斑马线”“文明旅游”等实践,推动形成“人人是风景”的城市氛围,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用文化教育塑造文明。在城市,做实“文明社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等细胞工程;在乡村,深耕“星级文明户”“道德讲堂”品牌;在学校,开展“道德经典诵读”“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让美德春风吹遍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用文化传承弘扬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深入挖掘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建设新型文化空间、举办“我们的节日”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市民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自觉践行文明行为。
“城,所以盛民也。”让我们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守护好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和自然景观,强化文化软实力建设,共同绘就城市崇德向善的新画卷,让文明之花在城市中绚丽绽放。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作者:庞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