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托管不止于作业辅导
如今的校园托管已突破暑假作业辅导、上安全教育课等传统模式,在课业辅导的基础上推出多样化的课程形式。
孩子们在捕蝉。通讯员供图前不久,一堂“捕蝉”课在闻裕顺幼儿园教育集团江湾城园区的暑托班里开展。
园区负责人俞秧和几位老师组成“捉知了小队”,在校园里带领孩子们亲手捕捉、观察知了。
“我们从知了入手让幼儿了解、亲近大自然,并培育孩子们探索和实践能力。”俞秧说,“为期五周的暑托班不仅是‘托管’,更要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海曙区信谊小学的孩子们则借助VR技术“云游”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沉浸式感受烽火岁月;通过观看《长津湖》等影片,学生们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爱国主义教育永不过时,我们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红色教育更具实践性和生动性,在学生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授课教师王琮表示。
孩子们在学唱四明南词。通讯员供图横街镇中心小学暑托班则带孩子们识竹、制作竹工艺品……
“基础托管+素质拓展”的创新模式,让暑期的校园不仅有书香,更见证孩子们欢乐充实的假期生活。
家门口的托管温暖“小候鸟”
“宁波好玩的地方真多,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今天上午,在游览了天一阁后,来自安徽的“小候鸟”洪梓萌兴奋地说。今天,他所在的海曙合一生活园区暑托班开展了一场文化研学之旅,孩子们探访了天一阁·月湖、保国寺等景区,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
该暑托班32名孩子中,超半数是来自新就业群体家庭的“小候鸟”。目前,暑托班已开班近一周,推出了研学、急救培训、益智科普等丰富课程。
孩子们在参加研学活动。受访者供图“我们面向园区职工及辖区新就业群体提供子女免费托管服务。”相关负责人翟金金表示,“考虑到大多数孩子为‘小候鸟’,我们会推出更多展现宁波特色的课程和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父母工作的城市。”
在古林镇古林村“小候鸟”夏令营,省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博士叶胜超为100余位“小候鸟”带来了一节“文明微课堂”,在未来的一个多月里,他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异域文化赏析、趣味物理课堂等文化“套餐”。
据悉,今年是古林村连续第7年由村委会、商会、企业共同出资,为无人看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公益托管服务,目前已累计接收500多名“小候鸟”。
叶胜超在上课。通讯员供图“家门口”精彩纷呈的暑托班正是海曙区委社工部开展“专曙守‘候’”关爱行动的生动写照。
“我们采取部门主导、社区搭台、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在全区设33处暑期托管服务站点,开设文化传承、安全教育等八大类课程。”海曙区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联动高校、爱心企业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托管、研学等关爱服务,让‘小候鸟’和新就业群体子女的假期更充实。”
“爱心餐”让孩子们吃得放心
如何让暑托班的孩子吃得健康又安心?不少社区纷纷“出招”,联动社区食堂等辖区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定制午餐、优惠用餐等服务。
高桥社区提供的“爱心餐”。沈天舟 王小菲/摄“每天的菜品都不一样,味道也不错。”参加高桥镇高桥社区暑托班的谭峻毅告诉记者。该社区联动“共享食堂”,为16位暑托班的孩子们提供和老年人同等的85折用餐优惠,“一荤两素”套餐折后仅12元。针对自行带午饭的孩子,社区还提供免费热饭服务。
西门街道北郊社区面向“小候鸟”推出社区食堂用餐6.8折的优惠;合一生活园区暑托班则依托园区食堂,免费为孩子们定制一荤两素的营养午餐以及下午点心。
“我们整合了餐饮单位、社区食堂等资源,成立‘爱心助餐联盟’,目前全区共有27家成员单位每日供应营养均衡的午餐和点心,确保孩子们吃得健康、放心。”海曙区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魏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