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迁的时代浪潮中,组织与个体都面临着深刻的思想激荡与价值重塑。如何筑牢共同的思想根基,凝聚前行的内在力量,成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政工”工作是一项致力于培厚精神土壤、塑造价值共识的持续性工程。在信息碎片解构共识、多元思潮冲刷认知根基的时代语境下,政工工程通过具身化的意义建构,在变革迷雾中帮助成员锚定价值坐标,在认知湍流里守护信念的压舱石。这要求超越工具化的情绪安抚,转而构建双向赋能的对话场域,当沟通深度介入业务决策的底层逻辑,思想动能便自然转化为组织韧性的血脉涌动。
政工之“位”,在多元诉求与组织目标的动态平衡中厘定功能坐标。在部门协同的交叉地带、新旧观念的碰撞时刻、个体诉求与集体目标的衔接处,政工工作以“价值黏合剂”的姿态存在,为协作注入理解与信任的润滑剂。当基层对考核机制产生疑虑时,它能搭建起“诉求表达与反馈优化”的双向通道;当组织面临转型阵痛时,它能从发展历程中萃取韧性基因,让变革获得更深层的情感认同。政工工作既需敏锐捕捉成员认知中的细微裂隙,及时疏导化解;更要培育协作共生的组织文化,让每个个体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自然汇入集体发展的洪流。
政工之“变”,在深刻变化中校准聚焦点。时代变迁如潮涌,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催生了多元利益格局,各种思想观念如江河汇流、相互激荡,意识形态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形态。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年轻化、知识化趋势日益显著。这一系列变化要求政工工作需精准识变、科学应变:既要善于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众声中谋求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社会思想;更需主动深入网络阵地前沿,提升网络内容建设与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还要格外关注青年群体的思想脉动,针对其认知特点创新方式方法,使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真正滋养其心田。
政工之“为”,以创新之力回应时代之问。时代任务之艰巨,呼唤政工工作方法论与实践路径的革新。以智慧推动双重创新,既要讲透“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又要深入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富矿,将“两个结合”精髓融入时代实践;向“精准滴灌”转型,运用大数据洞察需求实现分众化施教;借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让真理可亲可感。政工干部需提升“网络群众路线”能力,在“键对键”与“面对面”融合中感知人心、回应关切。
政工之“效”,在能力提升与生态涵养中彰显。政工工作的终极价值,在于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并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意味着政工必须成为党员干部提升“政治三力”的坚实平台,成为砥砺初心使命、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的熔炉。当每一位党员都真正成为党的先进思想与优良作风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时,将为整个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内生动力。
政工之责,重在其根;其道之远,系于深耕。它绝非虚悬的理念,而是以思想根基托举组织生命的系统工程。唯有精准锚定时代坐标,创新价值传递路径,强化队伍赋能机制,方能在多元激荡中筑牢共识基底。当个体自觉成为组织使命的承载者,便为集体前行注入了不竭的韧性之源——这恰是政工工作最本真的价值显影。
下一篇:劲往一处使,没有打不赢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