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常福轩) 走进常熟常福街道万达商圈的“红房子”,墙上的电视正在回放“苏超”比赛,一旁几位外卖员趁着送餐间隙,在先锋站歇脚观看比赛。“吹着空调看球赛,还能给车充电,现在我们享受到的服务真是越来越细致了!”外卖员小李不禁感叹。
如今,面对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日益壮大的新就业群体,常福街道党工委将辖区内12个党群服务中心和8个暖“新”驿站升级改造,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暖“新”服务网络。
同样还是在万达商圈内,枢纽型服务中心正在加班加点地建设。路过的外卖员小王在跟建设人员打听后,才知道这里正在建设洗浴间,这令他大吃一惊,“服务太贴心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尴尬,可算能被解决了!”
当地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全力保障各站点超12小时“全天候”响应,部分站点探索无人值守模式,切实满足“渴能喝水、累能歇脚、急能充电、伤能用药”等基本需求。
除了满足基本需求,常福街道各站点还深挖资源,将特色服务延伸至社区末梢。
这里准备了可口的饭菜。考虑到小哥吃饭时间不固定的职业特点,多个社区服务站点联手社区食堂或商圈爱心商户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就餐点,定期发放“爱心早餐”和就餐券、推出错峰用餐优惠。
这里专门帮他们照看孩子。顺丰快递员杨夫亮将孩子送到怡馨社区“馨学社”周五公益课堂后,安心地说:“孩子放学有人管,我们送单更安心了。”为了缓解新就业群体子女放学后“看护难、辅导难”的问题,多个社区服务站点积极开办集中式暑托班、精品读书会、公益课堂等,填补课后“管理空窗”。
为了让忙碌的骑手小哥们快速准确地找到离自己最近、服务最匹配的服务站点,常福街道积极推广市级平台“身边的海棠花”小程序。
新就业群体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系统便会根据实时定位,智能推荐附近3个最合适的服务站点,并提供精准导航,有效避免“找不着”或走“冤枉路”的情况。更贴心的是,部分社区还绘制“小区骑手友好地图”,清晰标注楼栋分布、驿站位置、充电桩、公共卫生间、便捷出入口等关键信息,张贴在小区入口、宣传栏等显眼位置,与线上导航形成“线上+线下”互补指引。“这地图很实用,送单进小区再也不用‘抓瞎’找路了!”外卖骑手们点赞道。
在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同时,新就业群体也在回馈着基层。叮咚买菜配送员小张在座谈会上反映和风名筑小区人车混杂问题后,不久小区就装上隔离栏进行人车分流,还划出“小哥绿色通道”,他感慨:“进出安全多了,送单也更快了!”
游文社区党支部通过日常暖“新”服务吸纳15名外卖骑手、快递员,组建“新”力量反哺志愿服务队,让他们成为社区“流动网格员”。绿地社区党总支推出“幸福存折”积分管理模式,鼓励骑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文明宣传等赚取积分,兑换生活服务或用品,形成“服务—回馈—再服务”的良性循环。
下一篇:苏州十全街“燕窝”文旅综合体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