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湛江发布
7月17日下午,在湛江海事部门安全保障下,“黎平潭”轮满载40000方原油驶离乌石油田外输单点驶往八所港,标志着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乌石油田群自2024年7月投产以来,累计外输原油突破118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产量超9386万立方米。
海事部门护航。
作为广东省近浅海能源开发的里程碑项目,该油田群不仅实现“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的安全佳绩,更以“绿色开发+高效生产”的创新模式,为我国海上油田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为国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畅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绿色基因贯穿全周期
破解生态开发难题
作为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
乌石油田群从诞生就肩负着
“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并重”的使命
乌石油田。其配备的国内首个自主设计建造极浅水外输单点系统,直面多重先天挑战:油藏品质差、单井产量低,且紧邻湛江雷州珍稀海洋生物、湛江红树林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环保红线高压之下,技术团队创新构建油气海陆协同开发模式。
在能源供给端,“岸电替代海上燃油发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4万吨,终端分布式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达100万千瓦时,形成的“岸电+光伏”清洁能源矩阵,成为海上油田低碳供电的典范。
生产环节更构建起全链条环保屏障:四级水处理工艺实现生产水“零排放”,VOCs处理设备与24小时溢油监测系统全天候运转,为周边生态织就严密防护网。
技术破壁激活潜能
油盆里挖出“气宝藏”
高效开发的背后
是地质认知突破
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乌石凹陷作为南海西部典型油型盆地,95%以上储量为石油,天然气资源一度被认为“寥寥无几”。
研究团队打破传统认知,发现凹陷中心倾油型烃源岩因埋藏深、热演化程度高已进入大量生气阶段,经高强度勘探终于在“油盆”中探明可观天然气储量,为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2027年上产一千万方油气目标注入关键动能。
为打通“科研-生产”转化堵点,湛江分公司推行的“双跨”机制成效显著:研究人员扎根一线破解生产痛点,一线骨干赴科研机关轮岗提升创新思维,双向赋能催生多项实用技术。
目前,生产水处理工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回注能力,通过补充地层能量助力原油开采效率提升。
政企协同筑牢防线
构建安全开发生态圈
安全高效开发的实现
离不开多方联动的保障体系
湛江海事部门创新构建的“企业主体+海事监管+行业管理”三方责任链条,形成独具特色的保障模式:全要素风险数据库与隐患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问题整改100%落地;“四报三照一提交”动态监管模式实现全流程可控;陆海空天监控网与智能预警平台组成“智慧瞭望”,一年来成功处置8次潜在险情;专业拖轮24小时值守与应急物资储备,构建起30分钟应急响应圈。政企联合打造的“能源安全红色联盟”,更将安全文化深植每个环节。
执法人员远程智慧监管。
如今,乌石油田群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能,其在生态保护、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探索,正成为我国海上能源开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湛江发布编辑部
采写:刘稳 谢晓琳 吴迪 尹傲天 李盛松
编辑:钟茵
校对:梁飞飞
审核:陈思亮